一、工业气体行业概述
工业气体广泛用于钢铁、造船、重工、冶金、化工、玻璃、建材、电子、石油等行业,常被比喻为现代工业的血液。根据制备方式的不同,工业气体可分为空气气体、合成气体及特种气体三类。
工业气体分类及概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工业气体种类众多,不同的工业气体消费领域可能差异较大,以空气气体中的氧气和氮气为例,2018年55%的氧气用于钢铁冶炼,其次是机械制造(16%)和造船(10%),氮气则主要用于化工、汽油(21%)和食品、医药(18%)。
2018年中国氧气下游消费量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中国氮气下游消费量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供应模式工业气体可以分为两大类:零售供应和现场供应,前者指供应商在生产、提纯、分装后向客户配送销售瓶装气或液态气;后者指供应商在客户生产工厂附近修建气体工厂,直接向单一客户供应或通过管道向工业园区内的数个客户供应工业气体。一般来说,现场供应客户的需求量大且比较稳定,对供应商的技术工艺的稳定性和产能要求较高;而零售市场客户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配送、服务要求的要求较高。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二、工业气体行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增长率在8%~15%之间,2017年我国工业气体销售收入为1199.9亿元,同比增长13%,预计2018年增至1350亿元左右。
2012-2018年中国工业气体销售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7年以前,我国冶金、炼化和煤化工等企业多采用自建空分设备的方式,满足工业气体的需要。但随着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企业采用气体外包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气体业务外包模式不仅减轻了用户资产和资金方面的负担,而且也降低了运营风险,专业化管理运营的优势更明显。
近年来,专业外包式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国内企业原有气体车间等纷纷发展为独立气体公司。我国工业气体市场中外包生产的比例正在逐年升高,2017年外包生产占比达到56%,预计2018年达到57%左右。
2010-2018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工业气体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工业气体生产企业可分为国内专业气体厂、国际气体公司,以及主营业务并非工业气体的企业。国内专业气体厂有盈德气体、宝钢气体、杭氧集团等企业,产能约占行业的20%;国际气体公司有德国林德集团(Linde)、法国液化空气集团(AL)、美国Air Product、美国普莱克斯(PRAXAIR)等企业,产能约占23%;还有相当大的产能来自于主营业务并非工业气体的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是生产产品中伴生出工业气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业气体没有利用,产能约占总体的57%。
工业气体行业产能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专业气体公司中,盈德气体产能占比为51%,远超其他企业;其次是宝钢气体以及杭氧集团,产能占比分别为19%和17%。
2018年国内专业气体公司产能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趋势
1、向新兴分散用气市场拓展
工业气体市场较为复杂,可大致分为大宗集中用气市场和新兴分散用气市场。其中大宗集中用气市场主要是一些传统行业,包括冶金、炼化和煤化工等,对气体需求品种单一且使用量巨大。而新兴分散用气市场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制造、光伏和生物医药等,对气体需求品种多样化。
目前,大宗集中用气市场如冶金、炼化和煤化工等消费了约60%的工业气体,其余被新兴分散用气市场如电子制造、医疗、食品、光伏和生物医药等所使用。
传统大宗集中用气市场规模相对较为稳定,用气品类也较为单一;新兴分散用气市场用气数量和种类在工业气体应用中占比越来越高,消费格局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
市场竞争方面,我国的新兴分散用气市场由内资企业主导,在地域上呈现较为分散的市场竞争格局,主要区域均呈现少数主导供应商与大量中小经销商共存的局面。
2、技术研发获更大重视
工业气体,特别是特种气体对容器处理过程要求非常高,跨国公司均独立开发了配套使用的气体阀门、管线和标准接口,避免了二次污染,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提纯程度,也提升了高纯气体的产量。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和百余年气体行业发展的积累,在工业气体行业相关技术和应用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但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国内气体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技术研发实力也有长足的进步,对技术研发也越来越重视,相当一部分生产、检测、提纯和容器处理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标准,比如在超纯氨生产工艺上,在过去一直依赖进口,部分国内企业利用自身对研发、创新的不断投入,已经掌握了超纯氨的生产、提纯工艺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