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脸识别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刷脸”时代即将开启「图」

一、人脸识别行业现状

生物识别,是指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识别技术,目前较为主流的识别技术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等四类。其中,人脸识别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具备特有优势。

四大类生物识别技术比较

四大类生物识别技术比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成熟,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应用场景不断被挖掘。从社保领取到校园门禁,从远程预授信到安检闸机检查,人脸识别正不断打开市场。人脸识别应用的加速普及,行业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如果说2014年是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转折点,使人脸识别技术从理论走向了应用,那么2018年就是人脸识别技术全面应用的重要节点,“刷脸”时代正式到来。从目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来看,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金融、安防以及考勤/门禁。其次,在物流、零售、智能手机、汽车、教育、地产、文娱广告等领域也均开始涉足。

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占比统计情况

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占比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脸识别产业链包括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人脸识别产业链上游,即基础层,影响发展的三大要素是芯片、算法和数据集。其中上游芯片领域亟待突破,与算法、数据集共同解决算力问题。

人脸识别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人脸识别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游人脸识别技术中游主要包括2D识别、3D识别,目前市场主流为2D识别,但3D识别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将成为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的趋势。

3D人脸识别的优点

3D人脸识别的优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二、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目前来说人脸识别技术公司主要以企业级技术服务和软硬件销售为盈利模式。国内主要以B2B2C的商业模式与各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人脸识别在各行业的应用和变现。

人脸识别的盈利模式

人脸识别的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对于生物识别的其他三个识别技术来说,人脸识别打开市场空间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识别技术的革新,二是线上身份识别,三是基础设施完善,四是能够主动获取数据。

人脸识别打开市场空间的主因

人脸识别打开市场空间的主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脸识别行业的发展较晚,但爆发力很强。2018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达到了27.61亿元,同比增长了26%,增速非常快,预计在2021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达到53.16亿元。

2013-2021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2013-2021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人脸识别行业弊端

1、人的可复制性

人每天都暴露在外面,通过拍照完全可以获得一个人的脸部特征,并进行复制。并且,人脸器官的结构外形都很相似,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是不利的。

2、不稳定性

人脸的外形很不稳定,人可以通过脸部的变化产生很多表情,而在不同观察角度,人脸的视觉图像也相差很大。另外,脸部画上浓妆、过敏、受伤、整容都会导致脸部特征发生很大变化,影响人脸识别准确率甚至无法识别。

3、技术还需升级

随着待识别的人数的增加、出现张得比较像的人的概率增加等情况逐渐增多,原有的人脸识别已满足不了实际的应用。

四、人脸识别行业发展趋势

1、大数据人脸搜索

在公安领域已经跨入大数据时代,一些传统技术瓶颈显现,因此,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这些海量照片数据利用起来,提升整个公安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是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保障城市安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稳定、城市安全等问题逐渐显现,而人脸识别技术是实现安全、安心城市的关键技术。因此,随着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新趋势。

3、与家装领域相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设备的普及率已经越来越高,住宅家居智能化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而人脸识别技术由于其便利性、安全性,可在智能家居中用作门禁系统以及鉴权系统,因此智能家居与人脸识别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本文采编:CY354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3D人脸识别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3D人脸识别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发展分析、发展现状及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前景、投资机会与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