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莓行业概述
蓝莓(Blueberry)原产于北美,是一种新兴的世界性小浆果类果树。蓝莓果肉细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果实中含有花青苷、熊果甙、黄酮类等多种具有抗氧化生理活性成分的物质,其抗氧化活性在40多种水果和蔬菜中最高,具有促进视红素再合成、抗炎症、提高免疫力、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蓝莓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也将蓝莓列为“最佳营养价值水果”,极大地提升了世界蓝莓及相关加工产品的消费能力,推动了蓝莓种植业的发展。
目前,对于蓝莓的需求在国际、国内呈连年不断上升趋势。北美、欧洲和日本是目前蓝莓需求最大、消费最为集中的贸易市场。我国则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国民经济不断发展,需求量也将不断攀升。
我国蓝莓于1981年由吉林农业大学率先引进栽培试种的蓝莓幼苗,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研究,已经涉及改土、灌溉、育种能够、储存加工等多处领域。我国蓝莓产地可分为五大产区:胶东半岛蓝莓产区,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蓝莓产区,云贵高原蓝莓产区,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南方地区。
我国五大蓝莓产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蓝莓产业链可以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其中包括良种培育、规模种植、休闲采摘、遇冷保险、深度加工、品牌营销、观光旅游、包装物流等环节。
我国蓝莓产业链各环节梳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蓝莓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二、蓝莓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种植蓝莓的省市有27个,北至寒温带气候的黑龙江,其中大兴安岭和小兴安被称为“中国笃斯越桔(野生蓝莓)之乡”,南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的海南,西到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均有分布。
受蓝莓市场火爆的影响,我国蓝莓栽培面积逐年上升,且增速较快。我国蓝莓栽培面积从2015年的40210hm2增长至2017年的55904hm2。
2015-2017年中国蓝莓栽培面积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山东省是中国蓝莓产业化发祥地,栽培面积一直位列全国第1位,2017年种植面积1.37万hm2。近年来贵州省蓝莓栽培面积迅速增加,2017年达到1.3万hm2,跃居全国第2位。2017年辽宁省栽培面积5000hm2,列全国第3位。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省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果实品质优势,栽培面积也在快速增加。
2017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前十省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产量来看,我国蓝莓产量增长较快,从2015年的88099吨增长至2017年的154252吨。从具体省份来看,山东、贵州、辽宁蓝莓产量排名全国前三,分别为54334吨、30000吨和15000吨。
2015-2017年中国蓝莓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中国蓝莓产量前十省份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价格来看,2019年进入夏季之后各品种蓝莓逐渐上市,整体价格呈现下滑的趋势,从6月1日的52.6元/斤的高位下滑至7月1日的42.5元/斤。蓝莓价格也受各地区蓝莓种植规模的影响,像山东蓝莓产量最高,其价格最低,7月山东地区蓝莓仅6元/斤。
2019年中国6-7月蓝莓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7月1日各地区蓝莓均价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蓝莓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1、自然灾害
我国东北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低温、干旱少雪、空气湿度小,越冬抽条是东北地区蓝莓栽培种最主要的问题。山东产区在特殊年份也会发生严重的越冬抽条,造成严重减产。我国蓝莓辽宁丹东和长江流域产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果实成熟期降雨过量,降雨量过大造成果粉受损、裂果、感官品质差、储藏性能降低和果实采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2、机械化程度较低
目前,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蓝莓的机械化采收,但是在我国推行机械化采收存在2个主要问题,一是我国大部分蓝莓种植在山地或丘陵,不适宜大型机械应用;二是机械化采收导致果实耐贮性下降且产量损失约30%。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雇工成本不断增加,2017年每500g蓝莓人工采摘成本为2元左右,采摘人工费占总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高成本成为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蓝莓行业发展趋势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莓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健康价值,国际需求环境逐年递增,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蓝莓生长环境也具有多样性,产业发展拥有诸多优势,各地区野生蓝莓蕴含丰富,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多方位全面发展,纷纷出台补贴等惠民政策,以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综合来看,我国的蓝莓产业将会不断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20年中国蓝莓栽培面积将达到7万hm2。
2、国际化
国际讲过巨头如美国的“Driscoll”、澳大利亚的“Costa”、智利的“Hortifruit”纷纷到中国投资蓝莓种植生产,使中国成为了一个蓝莓国际化生产国家;同时国外巨头也带来了国际先进的蓝莓生产经营模式,在与中国蓝莓企业展开竞争的同时,客观上将带动国内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