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土壤修复相关政策及现状,城市污染场地修复将迎来爆发「图」

一、土壤修复概况

1、土壤修复定义

土壤修复定义: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措施。

2、土壤修复技术

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成功应用的技术达100多种,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两种:1)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以欧美为代表,土壤修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以挖掘填埋、固化、气提为主的物理、化学修复模式;2)20世纪80年代,发展出隔离、淋洗、氧化还原、热脱附模式;3)20世纪末本世纪初形成了以自然转移为主的微生物、植物修复模式。

我国土壤修复主要包括有机污染修复和重金属污染修复。20世纪80年代前,修复模式主要为物理修复,20世纪90年代,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综合处理修复模式开始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修复成为主要修复模式,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气提等,目前,稳定/固化、热脱附技术为主流修复技术。

3、土壤修复市场规模

根据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目前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为16.1%。根据测算,预估整体市场规模达1.15万亿。其中,城市场地修复占比最大,市场规模约为7565亿元;油矿区治理市场规模约为1727亿元;耕地修复治理市场规模约为2227.5亿元。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二、土壤修复行业相关政策

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引发全国关注。针对土壤污染防治,政府陆续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省市及部分区县均响应发布了地方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8年1月1日,《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实施,指南增加了采样布点密度,保证了地块调查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地块调查和修复的精度;2018年6月22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首次在立法的高度上对土壤污染的预防、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评估、后期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为行业今后的规范、秩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16年“土十条”发布之后,土壤修复市场需求有望快速释放,但法规及标准的缺失抑制了需求的释放速度,2018年8月底,《土壤污染防治法》历经多次审议修改,终于落地,从法理层面清除了障碍。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地实施,相关标准的完善及推行,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土壤修复有望步入高速成长期。

部分土壤修复相关政策

部分土壤修复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地方政府近几年对环保治理重视程度空前,核心变量来源于环境保护成为地方一把手政绩考核重要指标。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改革方案的配套政策“1+6”方案、评价体系等陆续出台,相关评价体系明确了对地方领导干部环境问题追责及离任审计的方式,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地方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各省市环保考核政策

各省市环保考核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土壤污染现状

2005年至2013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在调查了6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初步摸清了我国土壤污染的情况。根据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我国各类土地污染超标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重污染企业用地和工业废弃地是超标“重灾区”。当前我国场地污染主要集中于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采油区、采矿区、污水灌溉区和干线公路两侧等几类地区。其中重污染企业用地和工业废弃地超标率超过1/3。

典型地块及周边土壤污染状态

典型地块及周边土壤污染状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地价上升,因工业污染企业搬迁等原因形成的城市污染场地,被用于商业等作用开发,由于“未批先建”、环评报告不规范导致环境事件爆发。

历年重大土壤污染事件

历年重大土壤污染事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土壤修复市场现状

1市场规模估算

随着政策体系的搭建促使治理需求落地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具备清晰盈利模式的城市污染场地的修复市场将是十三五期间的主战场,我们按照各类城市场地修复的点位数量,通过假设单点位面积及单位修复成本,估算出城市场地修复的市场规模约为7565亿元(不考虑污水灌溉区)。

类似城市场地修复市场通过假设污染面积及单位治理成本,推测油矿区治理规模约在1727亿元。

由于耕地修复成本较高、商业盈利模式不清晰,土十条对于污染耕地仍然以安全利用为主,谨慎假设十三五期间仅治理污染耕地中的重度污染耕地(占比1.1%)中的30%,按照我国20.25亿亩耕地的统计数据,预估耕地修复面积约在0.22亿亩,按照每亩1万元修复成本,则耕地市场修复市场约为2227.5亿元。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15万亿。

2、土壤修复商业化现状

城市污染场地修复主要是工业搬迁-修复-商业化开发的模式。从现有订单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地价上升,因工业污染企业搬迁等原因形成的城市污染场地,由于具备商业化开发潜力,目前作为土壤修复行业的主要市场率先爆发。

选取行业主要公司的若干项目统计了项目的单位面积修复成本,由于项目污染程度、处理技术、工程设计的不同,不同项目间单位面积处置资金差异极大,1)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平均单位处置成本在20万元/亩左右,每立方米修复成本约在300~500元;2)有机污染治理项目每亩治理成本约在50万元,每立方米修复投入约在700~1000元;3)某些复杂项目单位修复成本可能远高于平均水平。

行业典型修复项目修复成本统计

行业典型修复项目修复成本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油田由于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处理技术,将逐渐将市场交给第三方进行处理。相较而言,油矿开采责任主体明确,国有企业占据较高比例,污染承担能力较强,污染者付费将成为此类污染的主要付费模式。

耕地污染基本处于放任状态,部分地区自行开展了试点工作。当前农村耕地污染修复仍然将以政府投入为主,以修复试点项目的方式开展。不排除后续通过修复提高农地盈利能力,以农地流转的方式推动商业化运营。

本文采编:CY345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细分市场剖析、竞争态势分析、企业发展情况、投资战略规划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