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空中交通管理包括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三大部分。
经过多年建设,中国航空领域也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通信、导航、情报和气象保障系统,空管系统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空管系统行业的特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过,近年来,快速增长的航班量、社会公众对飞行安全与正常的迫切需求与现有空域条件及空管保障能力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不完善,已严重制约着中国民航业的发展。
中国空中交通管制存在的问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年全球空中交通管制市场价值已达到307.7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全球空中交通管制市场价值在346.9亿美元左右。预计2019年全球空中交通管制市场价值将接近400亿美元。并预计至2022年,全球空中交通管制市场价值将增至560.7亿美元并达到12.7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中国航班正常率将不低于75%,由于空管原因导致的不正常航班数占计划航班数比例不超过8%。“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120亿元,“十三五”期间,中国空管系统整体投资需求预计达到570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十二五”期间空管系统飞行保障架次逐年提升,达到3390次,“十三五”期间空管系统飞行保障架次要达到4938次。
2017年,民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06.9亿元,其中空管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与2016年持平。从2013-2017年空管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走势来看,中国空管系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波动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三、中国空中管理系统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在军航领域,川大智胜公司空管自动化系统产品市占率稳居第一,虽然军航市场较民航市场较小,但国产设备占有率较高。在民用领域,空管系统基本上都被国外企业占领,内资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空管系统不同产品企业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区管中心升级带动行业市场需求
随着飞行流量的增加,空管自动化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以英国及欧洲最大的希思罗机场伦敦区管中心为例,该区管中心原已有28个扇区,约200个工作站,357名民航管制员和35名军方管制员,但飞行流量的不断增加使该中心于2006年又购买了约200台空管专用显示器和300台图形显示服务器,对系统进行升级。中国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区管中心也面临升级的压力和需求。“民航十三五规划”特别提出有效缓解北京、上海、广州、成渝昆、西安、大连等地区空域紧张问题,协同做好中南地区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
2、空中交通流量控制
积极开展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工作,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加以控制,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未来的发展时期内,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工作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工作将会表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5]。这主要是意味着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工作系统将能够针对国内的管制部门进行全方位的覆盖,积极协调和调度国内所有的航空路线,针对各个航空公司的飞机、路线以及飞行时间等方面进行管理,积极促进交通流量管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管制工作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其次,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工作将会朝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工作的发展,需要积极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工作系统,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技术平台,这样具体的空中交通流量控制工作将能更加良好的进行。
3、空管设备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空管设备国产化是中国民航从航空大国走向航空强国的必然要求。民航局空管局将研究出台空管设备国产化需求指南,特别是在自动化系统、雷达、导航和甚高频、内话等关键设备上,加大国产化设备采购力度,不断提高国产化设备比例,尽快实现小型设备国产化率100%、大中型设备国产化率50%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