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征信行业运行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大数据征信体系是未来发展方向「图」

一、征信行业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

征信的作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我国征信法规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建立了以国家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多层次制度体系,促进了国内征信行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把国内征信行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8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成立了第一家信用评级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有限公司;为满足涉外商贸往来中的企业征信信息需求,对外经济贸易部计算中心和国际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合作,相互提供中国和外国企业的信用报告;1993年,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专门从事企业征信;此后,一批专业信用调查中介机构相继成立,国内征信行业雏形初现。

2)起步阶段。1996年,人民银行在全国推行企业贷款证制度;1997年,上海开展企业信贷资信评级;1999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经人民银行批准在上海市进行个人征信试点,从事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服务;1999年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上线运行;2002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成地、省、总行三级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查询。

3)发展阶段。2003年,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批准设立征信管理局,上海、北京、广东等启动区域社会征信业试点,地方性征信机构迅速发展,部分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开拓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等,国际知名信用评级机构先后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人民银行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5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8年,国务院将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调整为“管理征信业”并牵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年3月,《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人民银行为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

征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企业信贷市场分析

近年来,全国市场主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实有户数平稳增长,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持续增长。2018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2149.6万户,其中企业新登记670万户,个体工商户1456.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3.1万户。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有市场主体11020万户。

2011-2018年全国市场主体实有户数

资料来源:工商总局

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小贷公司8133家、从业人员90839人、实收资本8363.2亿元、贷款余额9550.44亿元。

2011-2018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

资料来源:工商总局

2011-2018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及贷款余额

资料来源:工商总局

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强,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会相应增加,企业行业信贷结构将趋向合理,大中小型企业贷款增速逐渐趋同。作为需求端,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的稳健增长将推动征信业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征信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三、个人征信行业需求分析

我国的个人消费性贷款根据贷款的用途可以进一步分为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与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相比,个人消费贷款的用途广泛,资金流向较为分散;与信用卡消费相比,个人消费贷款的贷款额度相对较高,不享受免息期,且贷款期限相对固定,一般不超过10年。

我国个人贷款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对于信用的需求,尤其是个人征信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1)消费金融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后,会逐步将重点转向内需领域,从而再衍生到消费金融领域。支持消费金融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个人征信,而传统的个人征信体系无法完全有效满足当前多元化的消费需求;2)异军突起的P2P市场。P2P经过快速野蛮生长,参与者发现P2P平台蕴含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也产生了对信用信息的强烈需求。

2018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为19366.33亿元,同比减少19586.01亿元,下降50.28%。

2014-2018年P2P网贷成交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P2P网贷平台为例,按照规定,目前既不能直接接入央行征信中心查询客户信用信息,也不能征信中心报送借款人的相关信贷信息,大大增加了平台运营风险,较容易出现在不同平台间重复借贷、只贷不还仍能贷款的问题。另外,众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身份识别、反欺诈、信用评估等多方面征信需求。

四、征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截至2016年末,数据库已收录自然人信息9.1亿人、企业及其他组织信息2210万户,并采集非金融信用信息50.6 亿条。截至2017年底,国家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已收录9.5亿自然人和2510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贷信息,全国共接受查询企业征信报告8014万次、个人征信报告13.7亿次。

截至2018年8月末,数据库累计收录信贷信息33亿多条、公共信息65亿多条,为2542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9.7亿自然人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接入各类法人放贷机构3900多家,日均查询企业信用报告29万余次、个人信用报告477万余次。

2011-2018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1-2018年中国企业信息数据库客户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征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中国征信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预计未来征信行业的顶层设计将更为完善,将在个人信息采集与使用的边界、数据拥有者和数据使用者各自的责任和权利、合理使用数据等方面更加明晰,行业发展将更有章法和更加稳健。

2、大数据征信体系是未来发展方向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征信行业转型升级。首先,大数据使得征信收集到的信息打破了原有局限,从互联网平台及移动端等多渠道采集有助于对信息主体的信息数据全面把握;其次,大数据实现了征信数据深度挖掘,利用IT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能够更好的反应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并提供更为丰富及符合场景的信用产品及服务。

3、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发力重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的发力重点。从征信行业产业链来看,数据采集、征信服务产品以及应用场景等未来都将在向移动端转移。

由于“三驾马车”的内需拉动作用,消费将成为中国GDP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将促进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继而推动征信服务与消费场景结合更加紧密。

总之,中国征信行业前路漫漫,市场对于信用的需求非常强烈,未来不仅需要解决具体政策落地、数据获取等瓶颈,还在于市场能否进一步放开,以保证更多的民营征信机构参与进来,推动征信市场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征信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征信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分析、竞争格局与领先机构经营分析等内容。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