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5中国产业园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产业园区
分享:
复制链接

2019-2025中国产业园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18
¥ 9000 ¥12000
  • 403944
  • 华经产业研究院
  • 400-700-0142 010-80392465
  • kf@huaon.com
  • 下载订购协议 下载PDF目录

产业园区是指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按照不同的角度有多种类型分类,根据玩转园区(cnyuanqu)里的分法,最常见类型有:物流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基地、生态农业园区等。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产业园区概述

1.1 产业园区的定义及分类

1.1.1 产业园区的概述

1.1.2 产业园区的类型

1.1.3 产业园区的优势

1.1.4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1.2 产业园区的分类介绍

1.2.1 经济技术开发区

1.2.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3 生态工业园区

1.2.4 文化产业园区

1.2.5 物流园区

1.2.6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

第二章产业园区总体分析

2.1 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2.1.1 国际八大知名产业园区介绍

2.1.2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阶段进程

2.1.3 产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助推器

2.1.4 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2.1.5 苏粤携手共建产业园区取得积极成效

2.2 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剖析

2.2.1 产业园区生命周期的理论解析

2.2.2 从功能定位角度考量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

2.2.3 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2.2.4 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透析

2.3 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2.3.1 产业园区竞争力基本概述

2.3.2 资源整合能力

2.3.3 运营管理能力

2.3.4 社会经济效益

2.4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4.1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4.2 中西部产业园区面临的困扰分析

2.4.3 低碳产业园建设大跃进亟需规范化

2.4.4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及思路

2.4.5 城市产业园的定位策略与模式选择

第三章经济技术开发区

3.1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综述

3.1.1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进程

3.1.2 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概况

3.1.3 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3.1.4 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分析

3.1.5 国家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的优惠政策

3.2 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2.1 总体情况

3.2.2 东部地区发展情况

3.2.3 中部地区发展情况

3.2.4 西部地区发展情况

3.3 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3.1 总体情况

3.3.2 分区域发展情况

3.3.3 进出口情况

3.4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融资分析

3.4.1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十强情况

3.4.2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融资的必要性阐述

3.4.3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模式及融资方式透析

3.4.4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融资方式的选择

3.5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3.5.1 新时期经济技术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难题

3.5.2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的瓶颈

3.5.4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5.5 未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对策及方向

第四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综述

4.1.1 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与地域分布状况

4.1.2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运行状况

4.1.3 “十三五”期间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主要成就

4.1.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战略意义

4.1.5 各地高新区积极应对“新三板”试点扩容

4.2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物联网的可行性研究

4.2.1 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4.2.2 物联网产业化的难点分析

4.2.3 高新区为物联网产业化提供优良条件

4.3 中国典型高新区发展的路径与经验

4.3.1 广州高新区

4.3.2 西安高新区

4.3.3 无锡高新区

4.3.4 武汉高新区

4.3.5 成都高新区

4.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探讨

4.4.1 中国高新区的基本管理模式

4.4.2 中国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趋势透析

4.4.3 中国高新区管理模式的选择原则与创新策略

4.4.4 国外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对我国高新区的借鉴

4.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4.5.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4.5.2 我国高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4.5.4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应重视的四个方面

4.5.5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发展的途径探索

4.5.6 优化我国高新区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生态工业园区

5.1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综述

5.1.1 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剖析

5.1.2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及发展情况

5.1.3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标准

5.1.4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

5.2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SWOT透析

5.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5.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5.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5.2.4 挑战分析(Threats)

5.3 生态工业园引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5.3.1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剖析

5.3.2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对低碳经济的支撑

5.3.3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发展低碳经济的典型模式

5.4 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分析

5.4.1 发达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概述

5.4.2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简析

5.4.3 国内外园区管理模式的差异分析

5.5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5.1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5.5.2 促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5.5.3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选择

5.5.4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思路探索

5.6 静脉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5.6.1 国外静脉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5.6.2 中国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设状况

5.6.3 中国静脉产业发展面临大好时机

5.6.4 静脉产业园区的运作模式及驱动因素

5.6.5 中国静脉产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阻碍

5.6.6 我国沿海地区建设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议

第六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6.1 文化产业园区的相关概述

6.1.1 文化产业园区的产生

6.1.2 文化产业园区的特征

6.1.3 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

6.1.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历史使命

6.2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6.2.1 我国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6.2.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特点

6.2.3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6.2.4 成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作的经验及影响要素

6.3 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6.3.1 北京市

6.3.2 上海市

6.3.3 天津、河南及河北

6.3.4 常州市

6.3.5 福州市

6.4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开发模式探究

6.4.1 美国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剖析

6.4.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六大发展模式

6.4.3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6.4.4 文化产业园区的内化型模式探索

6.5 中国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

6.5.1 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的三类基本开发模式

6.5.2 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企业集聚的动力分析

6.5.3 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6.5.4 市场机制与政府治理缺陷阻碍创意产业园区开发

6.5.5 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改进建议

6.6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6.1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6.6.2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6.6.3 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6.4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6.6.5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相关思考

6.7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的开发投资分析

6.7.1 架构设计

6.7.2 经济地理要素

10.2.4 政企合作筹建国际服务外包生态产业园

10.2.5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10.3 中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动态

10.3.1 外籍华人在海宁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10.3.2 大型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在南昌市开建

10.3.3 东莞开建我国首个专业金融服务外包基地

10.3.4 本溪县服务外包产业园区跃升为市级示范基地

10.3.5 中国首个金融后台处理中心在武汉竣工

10.4 金融后台园区入驻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

10.4.1 基本商业模式分析

10.4.2 入驻企业的商业模式与国别

10.4.3 相关建议

10.5 中国金融后台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0.5.1 我国金融后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5.2 中国金融后台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0.5.3 企业视角下金融后台园区建设的战略措施

10.5.4 科学规划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策略

第十一章其他产业园区(AK LT)

11.1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11.1.1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11.1.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

11.1.3 2014-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动态

11.1.4 中国医药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1.1.5 促进中国医药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11.2 航空产业园区

11.2.1 国内航空产业园进入起步阶段

11.2.2 中国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动态

11.2.3 珠海航空产业园面临的发展困境

11.3 农业产业园区

11.3.1 中国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动态

11.3.2 苏州市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判,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数据来源

本公司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一手资料来源于我司调研部门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采访对象涉及企业CEO、营销总监、高管、技术负责人、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相关投资机构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二手信息渠道涉及SEC、公司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WIND数据库、CEIC数据库、国研网、BvD ORBIS ASIA PACIFIC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售后服务

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您的反馈均1个工作日内快速回应,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版权提示

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权威引用

  • 中国证券网
  • 中金在线网
  • 中国日报网LOGO
  • 央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东方财富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和讯网
  • 网易新闻
  • 腾讯网
  • 新浪网

典型客户

咨询服务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