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急产业概述
应急产业是指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应急产业分类
类别 | 第1类----专用 | 第2类----兼用 | 第3类----关联 |
预防 | 防疫药品 | 探测性装置 | 信息平台 |
准备 | 救灾器材储备 | 医疗救护 | 食品储备 |
预警 | 警报设备 | 监控系统 | 食品检测仪 |
响应 | 应急灯、生命探测仪等 | 警用装备 | 普通挖掘机 |
恢复 | 救灾专用道路等 | 帐篷等 | 食品等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应对过程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阶段。而应急产业,正是应对上述灾害事件并提供物质支撑的产业。
应急产业是新兴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应急产业的产业链主要涉及装备、材料、医药、轻工、化工、电子信息、通信、物流、保险等,以专用产品和服务为主。应急产业虽使用“应急”,但基本涵盖了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紧急救援产业等。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要求加快制定扶持政策。在国务院应急办的指导下,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起草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即国办发(2014)63号文件。明确了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我国首次对应急产业发展进行部署,是应急产业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系统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是实现到2020年全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聚精会神谋划“十三五”应急产业发展,围绕落实好国办发63号文件确定的重点任务,把应急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是市场规模为11861.2亿元。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中国消防、安防、安全应急、信息安全、应急通信装备、反恐装备、食品安全监测设备等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11861.2亿元规模。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应急产业需求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灾害史最长的国家之一。频发的自然灾害酿成的灾荒不绝于史书,因此,过去有西方学者甚至称我国为“饥荒的国度”。
灾害事件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深刻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当前,发展应急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把应急产品和特种技术作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予以重点支持。而目前,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应急能力却相对薄弱,这个现状对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和维护国家公共安全都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2017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和地震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4亿人次受灾,881人死亡,98人失踪,525.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70.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15.3万间房屋倒塌,31.2万间严重损坏,126.7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8478.1千公顷,其中绝收1826.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18.7亿元。总结这些灾害事件的教训,人们不难发现,针对灾害事件提高防灾应急、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能力,与提高国土安全、国防安全等领域的传统安全威胁抵御能力一道成为当务之急。
2012-2017年我国自然灾害事故发生情况
指标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农作物受灾面积(千公顷) | 21769.8 | 26220.7 | 18478.1 |
农作物绝收面积(千公顷) | 2232.7 | 2902.2 | 1826.7 |
自然灾害受灾人口(亿人次) | 1.86 | 1.89 | 1.4 |
自然灾害受灾死亡人口(人) | 967 | 1706 | 881 |
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 2704.1 | 5032.9 | 3018.7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7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37852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639人,比上年下降3.7%;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2.06人,下降3.7%;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106人,下降32.1%。
此外,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应急体系的“十三五”规划》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对我国应急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各界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应急产业快速兴起,并且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财政部提交的报告显示,在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国防支出10226.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1848.9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6%。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中,公共安全支出10612.33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培育应急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应急产业发展,可谓民心所向,正当其时。
四、我国应急产业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近年来,应急产业发展在产品、技术、服务和装备上取得的巨大进展,已在“尼伯特”台风、盐城风雹等各类灾害中得到显现。
应急产业发展基本状况表现为:
第一,发展势头迅猛,初具规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发展应急产品的热情高涨,应急产业体系已成雏形,某些地方开始建设应急工业园区和应急产业基地;
第二,大力发展已成社会共识。应急产业政策的推动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也使得社会和公众意识到应急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应急产品逐渐从“有形”向“无形”扩张,例如,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灾害分析、利用物联网进行大坝防护等;
第四,应急保障功能得到表现。应急产品带来的预警与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应急物资的及时性、救援处置的有效性、灾后重建的保障性等,是提高应急能力的关键。例如,在汶川地震中,救援车、移动板房、应急帐篷等,王家岭矿透水事故中,钻机、用于排水的大水泵等应急工具,对突发事件中顺利救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国应急产业要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国内发展,还要与国际接轨,要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首先,要及时了解国外应急产业发展和应急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次,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产业发展和应急管理经验,提高政府和社会的应急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再次,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吸纳核心技术,传播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此外,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开放的大市场,拓宽融资发展渠道,使应急产业发展国际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本文采编:CY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