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国中医药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紧接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将中成药的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点的重大制度创新,奠定未来中医药发展基础。《“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快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并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100项行业标准,实现20-30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物注册以及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的药品注册;加强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等战略目标,为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7年10月8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中指出,将支持中药传承和创新,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处理好中药传统优势与现代药品研发要求的关系。
(二)市场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城镇化、老龄化人口结构使得国民对医药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疾病谱的变化也造成了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以各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类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各类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药对这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已被不断的实践验证,因此国内对中成药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贸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医药的海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步上升。
(三)中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
2017年12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在此期间,全国首家互联网国医馆落地乌镇,并以“中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理念吸引了医药界的目光。
该互联网国医馆最大的亮点是其配备有广东一方制药研发的一方智能药房系统。使用该系统,医生只需要将处方信息输入电脑,智能药房系统将自动接受处方信息指令,识别所需药材,并自动测量剂量,再将中药配方颗粒按需封装,整个流程不到10分钟,大大缩减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该智能药房不仅大大提升了医院对中药房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对中医、中药服务体验,方便了用药,提高了患者服用中药的依从性;同时,也降低了药房药师的劳动强度,进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用药咨询服务中去,提升了中医机构药房的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智能药房开始进入大中型医疗机构,在中西医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智能中药房系统的出现,更是解决了中医医疗机构药房需要“确保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效一致”、“提升配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药与提升用药依从性”等痛点和棘手的问题。
(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
在中医药产业领域,从六大方面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从消费需求看,人们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质和量都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从服务领域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主要提供药事服务和医疗服务向提供融药事、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服务的方向发展;从服务供给看,中医药服务正从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举办发展;从服务模式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从服务产品来看,中医养生产品、小型保健理疗设备等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从国际形势来看,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开发和利用中医药,对国内发展形成倒逼态势。
未来,国家将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不利因素
(一)质量参差不齐
中药材种植规范化难度很大,小作坊式种植生产、同一药材多地收购的现象普遍存在,质量差异大,单个品种短时间内达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的难度极大。与此同时,中药饮片的基源复杂,同一中药材多品种多产地的情况普遍,导致中药材的显微特征、性状、药性有差异。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均匀性差,不同产地、不同来源质量差异较大。
(二)农民种植中药材缺乏专业指导
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农民种植中药材缺乏专业指导,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也不追求药材质量。为了尽早上市,药农采收的天麻里面都是瘪的。桔梗生长两三年才能达标,现在人工种植一年就可以了。药农的做法使得中药材的药效被大大地降低了,中成药的药效也从而受到了影响。
(三)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低下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必须确保其安全有效,稳定均一,在质量上不能仅仅要求合格,还需要符合国际标准。中药早在汉朝以前就有记载,可谓历史悠久,但我国中药的发展还不及日本、欧盟等国家,主要因为我国在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环节缺乏保护意识,关于专利制度和标准制度建立得晚,部分现行的质量标准与国际草药质量标准相比仍表现出大量的不足和缺陷,使得我国中药在出口方面屡遭壁垒,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劣势。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拥有比较健全的保护制度和一系列专利的标准化战略,并且从我国引进大量中药材,经加工处理后又销往我国,严重冲击了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
(四)科研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性人才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动,对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教育滞后是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的又一瓶颈。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医药人才相当匮乏,开设中药方面专业的院校也不多,有的院校的实验设备落后,科研投资力度不够,学术氛围不浓,真正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并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科研上的不足严重导致对中药成分研究不透彻,严重制约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7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04%,2022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6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