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截止到2018年1月5日,新三板占排队总量超三成,成为了IPO强大的后备军。
其中,101家正处于已反馈阶段、19家处于预披露更新、23家处于已受理阶段。
时间回到一年前,IPO开始加速,不少优质新三板企业纷纷加入,市场曾乐观认为,新三板将成为A股一大新生力量。
乍一看,振奋人心。但不可否认的是,新三板这支后备军现阶段还在路上。
1、撤退!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仅2017年12月份,就有45家企业终止了IPO审查,其中有12家新三板公司,占比终止总数近三成。
这个数据可能还不够震撼。富姐好奇查了一下,就这12家新三板公司来看:
1)股东户数总量达1560户。这是什么概念?
东财choice显示,2017年前十一个月终止审核数量达12家,股东户数总量达1612户,基本持平12月单月数量。
2)扣非净利在3500万以下的公司仅2家,占比企业总量(2017年12月份终止审查)不到两成。
据媒体报道,2017年12月20日,监管机构要求保荐机构全面梳理在审项目,在2018年元旦前撤回,对中止企业、不回复反馈意见的企业以及不撤回申请的企业,现场检查仍然进行。
需要补充的是,全年终止IPO的新三板企业数量达24家,基本持平2017年过会的新三板企业数量。
2、新三板2017年IPO战绩并不乐观
1)全年共380家企业IPO获通过,其中,新三板公司占比总数6.58%;
2)全年共40家新三板公司上会,过会率为62.5%,低于IPO市场通过率77.87%。
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2017年新三板转IPO的表现并不出彩。
就目前来看,证监会推进IPO发行常态化的同时,还通过政策指引劝退部分拟IPO排队企业,IPO堰塞湖水位正在持续下降。
很多人关心的是,2018年的IPO市场又会发生哪些改变?两大会计师事务所均给出了观点。
1)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发言称,预期2018年A股IPO节奏会比2017年有所放缓,预计2018年全年A股IPO为300-350宗,融资规模为1800亿-2000亿元;
2)德勤预计,2018年,中国大陆将有约320-380只新股发行,融资额达1700亿-2000亿元。
预测有多少含金量,就要见仁见智了。不妨来看看大发审委上台后,市场呈现出哪些改变。
1)2017年10月份后,新股发行数量明显放缓并呈递减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新股发行在2018年进一步缩量,新三板能抢到多少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