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436家企业登录主板市场,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史无前例。此举,一方面,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敞开了大门;另一方面,IPO“堰塞湖”从场外移到了场内,减持的欢乐锣鼓已经敲响了。
在主板市场,“清仓式”减持累见不鲜,原因大家都懂的。也许是嗅到了这股减持风潮,2017年新三板IPO出现戏剧性的画面:先踩油门后刹车。
IPO:先踩油门后刹车
2017年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2-3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
踩油门提速就成了一副妙药。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其中380家通过审核。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公司约为436家,达到历史最高点。
创下中国资本市场自开埠以来最高过会纪录的背后是,IPO通过率呈现出前高后低。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其中86家未通过审核,22家暂缓表决,全年IPO通过率为77.87%。前5个月,通过率基本都高于80%,从7月份开始,通过率急剧下滑。
特别是,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届“大发审委”履职后,IPO审核通过率暴跌。10-11月两月,发审通过率分别为64%和50%。11月29日甚至出现审三否三的现象,当日上会的3家企业全部被否,创下中国IPO历史上首次出现单日零通过率的现象。
两次历史性的事件,偶然中的必然出现在2017年。
开快车来个急刹究竟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不好说,但给新三板也投下一颗“震撼弹”。
新三板企业集体打“退堂鼓”
通过率从80%多,急速降到50%左右,这离不开新一届“大发审委”履职。据媒体报道,IPO一周通过率最低为20%,本届发审委审核通过率55.74%。
为啥审核风格大变?发审委员的终身追责制,倒逼委员从严把关,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这一风格的切换给新三板带来的冲击真不小。据新三板研究院统计,已经 16家在IPO的新三板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除迈奇化学(831325)、圣迪乐村(832130)2家企业受困于“业绩下滑”外,其他14家企业给出了“调整上市计划”等说辞。
资本圈资深人士对表示,无缘无故集体调整上市计划,表面上看起来让人匪夷所思,其实,有主动“躲风头”嫌疑。
再来看他们的业绩,“避风头”嫌疑就更大。
16家终止IPO审查的挂牌企业中,2016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的企业有11家,超过5000万的也有4家。华灿电讯(830771)就是一家典型的业绩表现亮点却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
华灿电讯是一家从事移动通信配套件及移动基站天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科技型企业。
2014年6月,登陆新三板。2015年,进入上市辅导阶段。2016年6月底,公司IPO上市申请材料获证监会受理,并于2016年7月1日起停牌。
按照财务指标标准,华灿电讯登录创业板完全达标。新三板研究院资料显示,2014年华灿电讯实现净利润7063万元,2015年增长至1.2亿元,2016年业绩虽出现小幅度下滑,但依然稳定在9000万左右。
2017年12月8日,华灿电讯称“拟调整业务战略方向”决定撤回上市申请文件,并获证监会批准。
等待上会企业打退堂鼓还传导到了辅导期的新三板企业。近日,强盛股份(831184)、富恒新材(832469)两家拟IPO企业前后脚儿宣布与辅导机构解除辅导关系,终止上市辅导,并获得地方证监局的受理。
新三板企业年报质量堪忧
面对资本市场的高溢价,“调整上市计划”的说法明显站不住脚。据统计,上述16家企业中有9家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都修改了年报。其中,圣迪乐村近3年的年报都做出了调整。
9家修改过年报的企业分别是,瑞翌新材(834870)、龙创设计(832954)、睿思凯(832389)、圣迪乐村、日懋园林(830980)、森达电气(831406)、洁昊环保(831208)、蓝怡科技(834099)和网银互联(835239)。
从修改的内容看,主要集中在财务数据方面,包括毛利率、供应商采购金额、对客户销售金额以及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等。
其中,修改频率高、次数多,涉及面广的企业为圣迪乐村。根据公开资料,该企业的公开转让说明书、2014年年报、2015年年报和半年报、2016年年报均有更正。
2014年、2015年年报中,圣迪乐村分别更正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情况、成长情况、利润构成与现金分析等列项62处、47处。
数据变动比较大是2014年年。圣迪乐村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41.14万元改为1086.83万元;净利润增长率 66.65% 更正为-42.1%;将非经常性损益净额 765.42万元更正为-1179.2万元。
圣迪乐村表示,公司是“在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文件时”,发现 2014 年、2015年度报告的财务报告中存在会计差错,故对两份年度报告的会计差错进行了追溯调整。
为啥在新三板都挂牌三年都没有发现如此大差错,偏偏在IPO路上主动纠错。虽然说新三板财务制度跟上市公司财务制度不同,但净利润减少2/3,一句“会计差错”就了事也太便宜了吧。
新三板面存诸多问题,例如:三类股东、流动性差、退出通道匮乏等等。这些问题应该可以归为发展中的问题,放到历史长河中,这些问题都是鸡毛蒜皮。
但是,新三板年报质量不改善,对得起那些一腔热血的多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