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3年中国产业园区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产业园区
分享:
复制链接

2017-2023年中国产业园区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10
¥ 9000 ¥12000
  • 319852
  • 华经产业研究院
  • 400-700-0142 010-80392465
  • kf@huaon.com
  • 下载订购协议 下载PDF目录

  2015年,国家级开发区经济规模持续扩张、占全国GDP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2015年国家级开发区经济整体规模预计达到17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到25%。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国家级开发区GDP增速却明显放缓,其中国家级高新区GDP增速从2011年的28.1%平缓下滑到2015年的15%,国家级经开区GDP增速则从2011年的51.9%急剧下滑到2015年的9%。预测未来国家级高新区GDP平均增速在10%左右,国家级经开区平均增速在7%左右。

2011-2015年中国国家级开发区生产总值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产业园区概述

1.1 产业园区的定义及分类

1.1.1 产业园区的概述

1.1.2 产业园区的类型

1.1.3 产业园区的优势

1.1.4 与产业集群关系

1.2 产业园区的分类介绍

1.2.1 经济技术开发区

1.2.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3 生态工业园区

1.2.4 文化产业园区

1.2.5 物流园区

1.2.6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

第二章2015-2016年产业园区总体分析

2.1 2015-2016年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2.1.1 国际知名产业园区介绍

2.1.2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进程

2.1.3 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分析

2.1.4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2.1.5 中国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2.1.6 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2.2 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剖析

2.2.1 产业园区生命周期理论解析

2.2.2 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生命周期

2.2.3 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2.2.4 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透析

2.3 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2.3.1 产业园区竞争力

2.3.2 资源整合能力

2.3.3 运营管理能力

2.3.4 社会经济效益

2.4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4.1 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2.4.2 产业园区困境及转型路径

2.4.3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原则

2.4.4 基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2.4.5 城市产业园的定位策略

2.4.6 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思路

第三章2015-2016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分析

3.1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综述

3.1.1 发展历程

3.1.2 类型特征

3.1.3 园区数量

3.1.4 成功经验

3.1.5 管理体制

3.1.6 优惠政策

3.1.7 转型升级

3.2 201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3.2.1 总体运行情况

3.3.1 总体运行情况

2011-2015年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3.2.2 区域发展情况

3.2.3 对外贸易状况

3.2.4 建设进展状况

3.3 201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3.3.2 区域发展情况

3.3.3 对外贸易情况

3.4 201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3.4.1 总体运行情况

3.4.2 区域发展情况

3.5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融资分析

3.5.1 投资环境概述

3.5.2 融资必要性阐述

3.5.3 开发模式及融资方式透析

3.5.4 融资方式的选择

3.6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3.6.1 存在主要难题

3.6.2 改革创新瓶颈

3.6.3 持续快速发展隐患

3.6.4 可持续发展战略

3.6.5 转型发展路径探索

3.6.6 未来发展对策及方向

第四章2015-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析

4.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综述

4.1.1 发展概况

4.1.2 发展模式

4.1.3 变化分析

4.1.4 “三次创业”

4.1.5 发展战略

4.2 201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状况

4.2.1 经济运行情况

4.2.2 区域创新实践

4.2.3 政策实施情况

4.3 2016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状况

4.3.1 总体运行情况

4.3.2 创新能力分析

4.3.3 企业发展状况

4.3.4 产业转型升级

4.3.5 改革思路分析

4.4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物联网的可行性研究

4.4.1 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4.4.2 物联网产业化难点分析

4.4.3 高新区为物联网产业化提供条件

4.5 中国典型高新区发展的路径与经验

4.5.1 广州高新区

4.5.2 西安高新区

4.5.3 无锡高新区

4.5.4 武汉高新区

4.5.5 成都高新区

4.6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探讨

4.6.1 基本管理模式

4.6.2 管理体制创新

4.6.3 管理模式选择原则

4.6.4 国外科技园区发展模式

4.7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4.7.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4.7.2 我国高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4.7.3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注重问题

4.7.4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发展的途径探索

4.7.5 优化我国高新区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2015-2016年生态工业园区分析

5.1 2015-2016年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综述

5.1.1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原则

5.1.2 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剖析

5.1.3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成效

5.1.4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现状

5.1.5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标准

5.1.6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5.1.7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政策环境

5.1.8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与审批动态

5.2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SWOT透析

5.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5.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5.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5.2.4 挑战分析(Threats)

5.3 生态工业园引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5.3.1 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剖析

5.3.2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对低碳经济的支撑

5.3.3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发展低碳经济的典型模式

5.4 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分析

5.4.1 发达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5.4.2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分析

5.4.3 国内外园区管理模式的差异对比分析

5.5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5.1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5.5.2 促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5.5.3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选择

5.5.4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思路探索

5.6 2015-2016年静脉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5.6.1 国外静脉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5.6.2 中国静脉产业园区的总体态势

5.6.3 中国静脉产业园区的分布状况

5.6.4 中国静脉产业园的发展机遇

5.6.5 静脉产业园区的运作模式及驱动因素

5.6.6 中国静脉产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阻碍

5.6.7 我国沿海地区建设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议

第六章2015-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析

6.1 文化产业园区的相关概述

6.1.1 文化产业园区的产生

6.1.2 文化产业园区的特征

6.1.3 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

6.1.4 文化产业园区的功能

6.1.5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历史使命

6.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设立

6.2.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机制

6.2.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市场准入

6.2.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设立制度

6.2.4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准体系

6.2.5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设立程序

6.3 国外典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

6.3.1 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

6.3.2 昆士兰创意产业园

6.3.3 不列颠哥伦比亚动画产业园区

6.3.4 对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启示与借鉴

6.4 2015-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6.4.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综况分析

6.4.2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模及分布

6.4.3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区域格局

6.4.4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现状

6.4.5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特点

6.4.6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作的成功经验

6.5 2015-2016年部分地区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6.5.1 吉林省

6.5.2 江苏省

6.5.3 安徽省

6.5.4 四川省

6.5.5 湖北省

6.5.6 广东省

6.5.7 北京市

6.5.8 天津市

6.5.9 上海市

6.6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开发模式探究

6.6.1 美国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剖析

6.6.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六大发展模式

6.6.3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模式

6.6.4 文化产业园区的内化型模式探索

6.6.5 文化产业园区的新型发展模式

6.7 中国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相关分析

6.7.1 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的三类基本开发模式

6.7.2 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企业集聚的动力分析

6.7.3 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面临的难题

6.7.4 市场机制与政府治理制约创意产业园发展

6.7.5 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改进建议

6.8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8.1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6.8.2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中的问题

6.8.3 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8.4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6.8.5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思考

6.8.6 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建议

6.8.7 文化产业园区六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6.9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的开发投资分析

6.9.1 架构设计

6.9.2 经济地理要素

6.9.3 地理成本要素

6.9.4 文化要素

6.9.5 经济成本要素

6.9.6 竞争力要素分析

第七章2015-2016年物流园区分析

7.1 物流园区的相关概述

7.1.1 物流园区的特征

7.1.2 物流园区的功能

7.1.3 物流园区的类型

7.1.4 物流园区的发展条件

7.1.5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求

7.2 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

7.2.1 政府在园区规划中的定位浅析

7.2.2 政府对物流园区规划的支持

7.2.3 国外物流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7.2.4 国外物流园区的开发经营模式

7.2.5 德国物流产业园的发展经验

7.3 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

7.3.1 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历程

7.3.2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

7.3.3 物流园区行业政策环境

7.3.4 地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动态

7.3.5 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展望

7.4 中国物流园区的分布及建设状况

7.4.1 物流园区总体情况回顾

7.4.2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7.4.3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特点

7.4.4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趋势

7.5 中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分析

7.5.1 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历程

7.5.2 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7.5.3 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思路

7.5.4 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

7.6 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发展分析

7.6.1 物流与物流信息的基本概述

7.6.2 物流园区物流信息投入状况

7.6.3 中国与美国物流园区信息化的比较

7.6.4 中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

7.6.5 中国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7.6.6 推动物流园区信息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7.6.7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7.6.8 我国大型物流园区的数据库存系统

7.7 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模式探讨

7.7.1 中国物流园区建设开发的主流模式

7.7.2 中国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模式

7.7.3 中国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7.7.4 中国物流园区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探索

7.7.5 中国物流园区的赢利模式分析

7.8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7.8.1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7.8.2 我国物流园区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

7.8.3 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7.8.4 科学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战略思考

7.8.5 中国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7.8.6 提升物流园区运营水平的对策措施

7.9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

7.9.1 发展要求

7.9.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7.9.3 发展目标

7.9.4 总体布局

7.9.5 主要任务

7.9.6 保障措施

7.10 中国物流园区的投资分析

7.10.1 我国物流园区的投资运营需求

7.10.2 中国物流园区投资环境不断提升

7.10.3 物流园区投资运营主体的全面解析

7.10.4 物流园投资运营主体的合作模式

7.10.5 物流园区的开发经营及实体运营

第八章2015-2016年保税区分析

8.1 保税区的相关概述

8.1.1 保税区的概念

8.1.2 保税区的功能特点

8.1.3 综合保税区简介

8.1.4 建立保税区的优势

8.2 2015-2016年中国保税区发展概况

8.2.1 中国保税区发展取得较大进展

8.2.2 国家综合保税区建设现状分析

8.2.3 2015年保税区外贸进出口情况

8.2.4 2016年保税区建设及贸易状况

8.2.5 2016年优化保税区项目审批流程

8.2.6 中国保税区的货物监管模式解析

8.3 保税区的转型发展分析

8.3.1 保税区的两种转型模式

8.3.2 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8.3.3 保税物流港区

8.4 中国保税区发展的问题分析

8.4.1 缺乏法制规范

8.4.2 税收政策滞后

8.4.3 税务管理滞后

8.4.4 高效发展缺保证

8.5 中国保税区发展的对策探讨

8.5.1 明确保税区的发展战略

8.5.2 完善保税区法制建设

8.5.3 制定统一的税收政策

8.5.4 适当放宽贸易管制

8.5.5 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

8.5.6 加强税务与海关的配合

第九章2015-2016年汽车产业园区分析

9.1 汽车产业园区的相关概述

9.1.1 汽车产业园区的概念及性质

9.1.2 汽车产业园区的基本特征

9.1.3 汽车产业园区的集群阶段浅析

9.2 汽车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总结

9.2.1 开创型模式

9.2.2 拓展型模式

9.2.3 升级型模式

9.3 国内外汽车产业园区的发展分析

9.3.1 国外汽车产业园区的发展特征透视

9.3.2 中国汽车产业园区总体发展状况

9.3.3 中国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态势

9.3.4 我国典型汽车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9.3.5 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

9.3.6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动态

9.4 2015-2016年国内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动态

9.4.1 镇江航天专用汽车产业园项目开建

9.4.2 临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签约

9.4.3 宜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开工

9.4.4 中航工业贵飞汽车产业园项目投产

9.4.5 新能源汽车工业园项目落户余姚

9.4.6 十堰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开工

9.4.7 安顺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工业园

9.4.8 越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

9.5 中国汽车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9.5.1 中国汽车产业园区发展中的主要缺失

9.5.2 促进汽车产业园区核心能力升级的建议

9.5.3 加快中国汽车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十章2015-2016年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分析

10.1 国外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10.1.1 规划和发展经验

10.1.2 建设和管理经验

10.1.3 营销推广和招商引资经验

10.2 2015-2016年中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10.2.1 中国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发展概述

10.2.2 金融后台服务中心成各地竞争的热点

10.2.3 二三线城市成为服务外包基地发展重心

10.2.4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分析

10.2.5 “互联网+”助力服务外包市场发展

10.3 2015-2016年中国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动态

10.3.1 重庆成功引进央行服务基地

10.3.2 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投产

10.3.3 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定址德清

10.3.4 邢台北方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奠基

10.3.5 贵阳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开建

10.3.6 双福新区打造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10.3.7 汉口银行光谷数据中心开园启用

10.4 金融后台园区入驻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

10.4.1 基本商业模式分析

10.4.2 入驻企业的商业模式与国别

10.4.3 相关建议

10.5 中国金融后台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0.5.1 我国金融后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5.2 中国金融后台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10.5.3 企业视角下金融后台园区建设的战略

10.5.4 科学规划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策略

第十一章2015-2016年其他产业园区分析

11.1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11.1.1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11.1.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回顾

11.1.3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行特征

11.1.4 我国医药产业园获得进一步发展

11.1.5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动态分析

11.1.6 中国医药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

11.1.7 促进医药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对策

11.1.8 我国医药产业园区运行前景良好

11.2 航空产业园区

11.2.1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园发展概况

11.2.2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园投资火爆

11.2.3 中国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动态

11.2.4 通用航空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11.3 农业产业园区

11.3.1 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动态

11.3.2 农业产业园区加强国际合作

11.3.3 北京市成立休闲农业园联盟

11.3.4 珠海打造大型农业加工产业园

第十二章2015-2016年浙江省产业园区分析

12.1 浙江省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12.1.1 浙江省开发区规模

12.1.2 浙江开发区战略成果

12.1.3 浙江积极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

12.2 浙江省开发区(园区)的综合评价分析

12.2.1 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情况

12.2.2 省级开发区考评情况

12.2.3 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分析

12.3 2015-2016年浙江开发区(园区)发展分析

12.3.1 2015年浙江省开发区运行特点

12.3.2 2015年浙江省开发区改革动态

12.3.3 2016年浙江省开发区运行状况

12.3.4 2016年浙江产业园项目开建动态

12.4 浙江开发区(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2.4.1 浙江省开发区面临的挑战

12.4.2 提升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12.4.3 开发区转型升级发展建议

12.4.4 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十三章2015-2016年辽宁省产业园区分析

13.1 2015-2016年辽宁省开发区发展综述

13.1.1 辽宁出台开发区升级政策

13.1.2 辽宁产业园区开建动态

13.1.3 辽宁省高新区运行状况

13.1.4 锦州市开发区运行状况

13.1.5 高新区发展问题及对策

13.2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3.2.1 辽宁沿海经济带交通发展成果

13.2.2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发展概述

13.2.3 辽宁省各地区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13.2.4 沿海经济带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战略

13.3 大连市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3.3.1 大连市临港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13.3.2 产业集群推动大连园区发展

13.3.3 大连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13.3.4 大连市临港产业园区发展问题

13.3.5 大连市临港产业园区发展建议

第十四章2015-2016年四川省产业园区分析

14.1 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14.1.1 四川省高新产业园区运行状况

14.1.2 四川省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14.1.3 四川省产业园区专项资金政策

14.1.4 四川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4.1.5 “十三五”四川省环保产业园区建设

14.2 2015-2016年四川省各市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4.2.1 成都市航空产业园发展概况

14.2.2 遂宁市产业园区发展综述

14.2.3 泸州市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14.2.4 雅安市产业园区运行状况

14.2.5 宜宾产业园区发展转型

14.3 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4.3.1 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面临问题

14.3.2 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主要不足

14.3.3 优化产业园区产业布局措施

14.4 2015-2020年四川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14.4.1 规划背景

14.4.2 发展目标

14.4.3 空间布局

14.4.4 主要任务

第十五章2015-2016年湖南省产业园区分析

15.1 2015-2016年湖南省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15.1.1 湖南产业园运行状况

15.1.2 湖南产业园发展特点

15.1.3 湖南产业园指导政策

15.1.4 湖南现代农业产业园

15.1.5 智能交通产业园发展状况

15.1.6 地理信息产业园扶持政策

15.2 2015-2016年长沙工业园区发展分析

15.2.1 长沙工业园发展特点

15.2.2 长沙产业园发展态势

15.2.3 长沙工业园区鼓励政策

15.2.4 长沙产业园区投资状况

15.2.5 长沙工业园区面临挑战

15.2.6 长沙工业园区转型对策

15.3 2015-2016年其他地区产业园发展分析

15.3.1 株洲产业园发展状况

15.3.2 郴州产业园发展状况

15.3.3 衡阳工业园运行状况

15.3.4 湘潭经开区运行状况

15.4 湖南省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5.4.1 湖南产业园发展面临的不足

15.4.2 促进湖南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的建议

15.4.3 湖南省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方向思考

15.4.4 湖南省工业园区跨越发展的突围路径

15.5 湖南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分析

15.5.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5.5.2 产业园区的主要目标

15.5.3 产业园区的体系建设

第十六章2015-2016年贵州省产业园区分析

16.1 2015-2016年贵州省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16.1.1 贵州省产业园区发展政策环境

16.1.2 贵州产业园区发展规模

16.1.3 贵州产业园区发展特点

16.2 贵州省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6.2.1 贵州省产业园区制约因素

16.2.2 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难题

16.2.3 贵州省产业园区转型方向

16.2.4 推动贵州省产业园区发展

16.3 贵州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分析

16.3.1 产业园区发展机遇

16.3.2 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16.3.3 产业园区发展目标

16.3.4 园区发展主要任务

第十七章2015-2016年其他省市产业园区分析

17.1 广东省

17.1.1 广东产业园政策环境

17.1.2 2015年广东产业园运行状况

17.1.3 2016年广东省产业园发展状况

17.1.4 轨道交通产业园运行状况

17.1.5 广东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7.2 广西自治区

17.2.1 广西产业园发展政策环境

17.2.2 广西工业园区发展分析

17.2.3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状况

17.2.4 南宁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7.2.5 广西产业园区发展问题

17.2.6 广西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17.3 安徽省

17.3.1 2015年开发区运行状况

17.3.2 2016年开发区竞争力分析

17.3.3 2016年开发区运行状况

17.3.4 安徽高新区运行状况

17.3.5 安徽开发区发展问题

17.3.6 安徽开发区转型措施

17.4 上海市

17.4.1 2015年上海开发区发展综析

17.4.2 2016年上海产业园运行状况

17.4.3 2016年闵行产业园发展状况

17.4.4 上海产业园区发展转变分析

17.5 江苏省

17.5.1 江苏开发区发展特征

17.5.2 2016年江苏开发区发展简况

17.5.3 2016年江苏开发区运行状况

17.5.4 特色产业园的设立原则和申报程序

17.5.5 苏州开发区发展特点

17.6 江西省

17.6.1 2015年工业园区发展分析

17.6.2 2016年工业园区运行状况

17.6.3 工业园区产城融合问题

17.6.4 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对策

17.7 重庆市

17.7.1 重庆市工业园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17.7.2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分析

17.7.3 未来重庆市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要素

17.7.4 2022年重庆市工业园区发展蓝图

17.8 湖北省

17.8.1 湖北开发区发展状况

17.8.2 武汉经开区运行状况

17.8.3 湖北省开发区发展问题

17.8.4 湖北省开发区发展对策

第十八章2015-2016年产业园区的招商与运营管理分析

18.1 产业园区的招商流程介绍

18.1.1 确立目标

18.1.2 搜集资料

18.1.3 制订方案

18.1.4 选择方案

18.2 产业园区的招商策略探究

18.2.1 定位策略

18.2.2 价格策略

18.2.3 合作方式策略

18.2.4 广告宣传策略

18.2.5 跟踪服务策略

18.2.6 优惠政策策略

18.3 汽车工业园区的招商策略探索

18.3.1 改善投资环境

18.3.2 招商操作流程

18.3.3 项目筹备与管理

18.4 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分析

18.4.1 运营模式

18.4.2 规划和管理

18.4.3 运营与开发建议

18.4.4 提升运营效率要素

18.5 产业园区的主要盈利模式

18.5.1 土地收益

18.5.2 房地产开发收益

18.5.3 入园企业经营税收

18.5.4 园区运营管理服务收益

18.5.5 自投项目经营收益

18.6 产业园区盈利模式的变化

18.6.1 从单纯卖房卖铺升级到自持物业为主

18.6.2 由专注房地产开发到全产业链服务探索

18.6.3 股权投资与园区物业资本化

第十九章产业园区的投资潜力及前景趋势分析

19.1 产业园区的投资形势分析

19.1.1 国际环境

19.1.2 国内环境

19.1.3 投资价值评价

19.1.4 投资机会分析

19.2 产业园区潜在投资主体及发展模式分析

19.2.1 潜在投资者

19.2.2 潜在利好行业

19.2.3 投资模式探索

19.3 产业园区的发展前景展望

19.3.1 发展前景

19.3.2 发展趋势

19.3.3 发展机遇

19.3.4 高新园区发展方向

第二十章2015-2016年国内重点产业园区介绍

20.1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 园区概况

20.1.2 发展重点

20.1.3 运营状况

20.1.4 投资规模

20.2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1 园区概况

20.2.2 发展环境

20.2.3 运营状况

20.2.4 招商政策

20.2.5 吸引投资概况

20.2.6 发展特点

20.2.7 发展思路

20.3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20.3.1 园区概况

20.3.2 投资环境

20.3.3 运营状况

20.3.4 园区布局

20.3.5 发展经验

20.3.6 招商政策

20.4 苏州工业园区

20.4.1 园区概况

20.4.2 发展环境

20.4.3 发展成就

20.4.4 招商策略

20.4.5 发展规划

20.5 广州开发区

20.5.1 园区概况

20.5.2 运营状况

20.5.3 发展经验

20.5.4 区位优势

20.5.5 招商策略

20.5.6 发展规划

附录

附录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三:关于加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

附录五: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图表目录

图表 产业园区生命周期图

图表 产业园区自我救赎时机图

图表 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图表 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模块

图表 201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201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

图表 2015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进出口总额

图表 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

图表 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工业总产值

图表 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财政收入

图表 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税收收入

图表 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进出口总额

图表 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

图表 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人均经济效益指标比较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经济指标比较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服务出口情况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内资控股企业和全部企业境外知识产权情况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情况比较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内部科技/R&D经费支出情况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情况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专利申请、授权、拥有量情况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拥有量

图表 国家高新区专利数量和每万人专利产出量的增长情况

图表 2015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使用面积用途分布情况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情况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上市企业地区版块分布情况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分布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平均指标对比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上市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2013-2015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增长贡献度分布情况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主导产业分布情况

图表 2015年全部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度情况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按省份划分的主导产业分布情况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各细类的利润率

图表 2015年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构成情况示意图

图表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主体条件

图表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审核重点

图表 通过验收批准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图表 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图表 美国生态工业园

图表 加拿大生态工业园

图表 日本静脉产业园

图表 我国静脉产业园统计

图表 我国静脉产业园分布图

图表 中央及江苏省近期规划中关于静脉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图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区域分布

图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类型分布

图表 中国产业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艺术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休闲娱乐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图表 中国地方特色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图表 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园数量及类型占比

图表 我国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类型一览表

图表 八大经济区物流园区实际状态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建设周期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主要收入来源

图表 物流园区地理位置特点

图表 物流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原因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主体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来源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占地规模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建设投资规模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开发方式

图表 物流园区的业务定位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管理模式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主要业务功能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主要流转商品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税收情况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信息化投入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图表 全国物流园区未来重点工作

图表 中美物流园区的差距对照表

图表 物联网网络图

图表 物联网在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应用架构图

图表 库存管理流程

图表 出入库库存数据系统的星状模型

图表 三种类型开发区比较

图表 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内容

图表 影响物流园区赢利水平的主要因素

图表 物流园区土地价格

图表 物流园区仓库租金价格

图表 物流园区人才资源需求

图表 影响物流园区经营的环境因素

图表 2013-2022年物流园区区域布局规划

图表 我国保税港区建设情况

图表 2015年我国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

图表 2015年我国各保税港区进出口情况

图表 世界著名汽车产业园区基本状况

图表 德国沃尔夫斯堡汽车产业园区结构及功能

图表 我国主要汽车产业园区基本状况

图表 我国典型汽车产业园区比较

图表 金融后台入驻企业的地产控制度与资本控制度

图表 2015年浙江省开发区(园区)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对比

图表 2015年浙江省开发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分市)

图表 2015年浙江省开发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分市)

图表 2016年浙江省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

图表 2013-2015年辽宁省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2013-2015年辽宁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图表 2015年辽宁省高新区利用外资情况

图表 2015年辽宁省国家级高新区主要指标占比情况

图表 四川省物流园区布局城市

图表 四川省“四带”重点物流园区

图表 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分析图

图表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主导路径分析图

图表 湖南新设产业园区的县(市、区)情况

图表 2016年贵州省各州市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图表 贵州省典型工业园区特点与产业发展思路

图表 2015年安徽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十强

图表 2015年闵行各高新技术园区工业总产值占比

图表 2015年闵行市级以上园区经济指标

图表 产业园区的投资决策与概念定位

图表 产业园区典型盈利模式

图表 2015年天津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行业构成

图表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情况

图表 杭州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前后对比

图表 青岛市区位优势

图表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图表 苏州工业园区交通优势

图表 苏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

图表 广州开发区“两城一岛”创新政策体系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判,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数据来源

本公司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一手资料来源于我司调研部门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采访对象涉及企业CEO、营销总监、高管、技术负责人、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相关投资机构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二手信息渠道涉及SEC、公司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WIND数据库、CEIC数据库、国研网、BvD ORBIS ASIA PACIFIC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售后服务

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您的反馈均1个工作日内快速回应,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版权提示

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权威引用

  • 中国证券网
  • 中金在线网
  • 中国日报网LOGO
  • 央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东方财富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和讯网
  • 网易新闻
  • 腾讯网
  • 新浪网

典型客户

咨询服务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