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外无人驾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AI 成为汽车大脑,未来汽车业主战场从ADAS到无人驾驶。近日HIS 发布的报告称,到2025 年车内AI 人工智能系统的数量将从2015 年的700 万台增加至1 亿2200 万台;同时基于AI 技术打造的相关系统的新车配售率会从2015 年的8%增加至2025 年的109%。

基于AI 开发的汽车系统市场占有情况 

    ADAS是智能驾驶的落地载体。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 将自动驾驶分为0 到5 级(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NHTSA 将自动驾驶分为0 到4 级),0 级为完全人工驾驶,5 级为彻底的无人驾驶,中间的级别为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目前L1 和L2 技术已相对成熟。L3 和L4 技术即将量产(特斯拉已经提前进入了3 级自动驾驶阶段),如丰田的公路自动驾驶辅助AHAC、通用的Super Cruise 等,预计2018-2020 年实现量产。彻底的L5 无人驾驶是指全路段、全天候的,无需人工干预的全自动驾驶,汽车可自主完成加速、制动、转向等动作,可能需要至少十年才能达到产业化阶段。中短期内,智能汽车将以智能辅助驾驶ADAS的形式呈现,可实现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偏离预警LDW 等功能,可完成部分封闭区段的自动驾驶。

SAE、NHTSA 的智能驾驶分级定义

智能驾驶分级实现                    

    无人驾驶时代渐行渐近。无人驾驶可以提升出行的经济性、缓解交通压力、解放驾驶员的双手和时间,因此备受市场关注。当前,汽车业巨头和科技型公司纷纷进入无人驾驶领域,传统汽车巨头倾向于通过ADAS 辅助驾驶的方式完成渐进式的驾驶智能,科技型公司则更直接的切入无人驾驶领域。此外,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方式,未来汽车还将实现行人习惯判断、路况分析、与驾驶员或车内乘员语音交互等功能。

    科技型公司往往直指高自动化无人驾驶,零包袱+数据优势造就高速发展。科技型公司如特斯拉、谷歌、百度等均开始涉足无人驾驶领域,且剑指高级自动驾驶,主要由于:1)科技型公司作为行业新进入者,并无历史“包袱”,可以直接实现跨越式发展;2)科技型公司在数据融合、高精度地图方面具有技术优势;3)通过实现无人驾驶可以真正地将汽车变成下一个“互联网入口”。

国外科技型公司参与智能驾驶

参与方

定位

时间

关键事件

Google

全自动无人驾驶

2014 年5 月

发布首辆无人驾驶原型车,传感器融合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

2014 年9 月

开始在加州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路试

2015 年11 月

无人车在公共道路累计行驶42.4 万英里(折合68.2 公里)

2016 年2 月

谷歌无人车被美国政府正式认证为司机

2020 年

计划2020 年无人车量产

Tesla

电动智能驾驶

2014 年11 月

Model S 软件系统V6.0 增添交通导航功能

2015 年1 月

V6.1 增添交通自适应巡航ACC、前置防碰撞预警FCW、自动远光灯功能

2015 年4 月

V6.2 增添自动制动AEB、盲点预警BSD

2015 年10 月

V7.0 包含Autopilot,增添自动车道保持LKA、自动变道、自动泊车

2016 年1 月

V7.1 升级Autopilot,增添自动转弯、垂直泊车、自动调速等功能

Cruise

Automation

全自动无人驾驶

2013 年

Cruise Automation 创立,其后3 年内融资约2000 万美元,估值1 亿美元

2015 年6 月

获批在加州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路试

2016 年3 月

通用汽车以逾10 亿美元收购Cruise

Zoox

全自动无人驾驶

2013 年

Zoox 创立,其创始人是澳大利亚设计师Tim Kentley-Klay 和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Jesse Levinson,后者曾与Google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的联合创始人Sebastian Thrun 一同从事无人驾驶汽车的工作。

Drive.ai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驾驶

2015 年

Drive.ai 创立,其创始人毕业于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

2016 年3 月

完成1200 万美金天使轮融资

2016 年4 月

获批在加州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路试

FaradayFuture

电动无人驾驶

2014 年

法拉第未来成立

2015 年

乐视投资法拉利未来

2016 年1 月

展出电动超跑概念车FFZero1

2016 年4 月

投资10 亿美元的电动车厂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奠基

2016 年6 月

获批在加州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路试

Mobileye

高级辅助智能驾驶

1999 年

公司成立,研究基于单目视觉的预警类ADAS 系统

2004 年

推出第一代EyeQ SoC 系统

2005 年

确定由意法半导体代工芯片

2007 年

发布前装(配套通用、宝马、沃尔沃的部分车型)和后装系统,

支持车道偏离预警LDW、前部碰撞预警FCW 等功能

2008 年

推出第二代EyeQ SoC 系统

2015 年底

已与25 个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包括奥迪、宝马、通用、福特、

本田、日产、沃尔沃、特斯拉、上汽等

2015 年底

已与多家主流一级供应商达成合作,包括德尔福、大陆、法雷

奥、奥托立夫、电装、万都、麦格纳、天合等

 

国内科技型公司参与造车和智能驾驶

参与方

时间

关键事件

百度

2015 年12 月

与宝马合作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路试成功

2015 年12 月

成立无人驾驶事业部

2018 年(计划)

高自动化无人驾驶部分商业化

2020 年(计划)

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生产

阿里

2015 年4 月

成立阿里汽车事业部

2016 年7 月

与上汽合作的互联网汽车RX5 上市

腾讯

2015 年6 月

与和谐汽车、富士康联合成立和谐富腾

2018 年(计划)

和谐富腾旗下爱迪生和iCar 量产

乐视

2015 年1 月

乐视超级汽车公司成立

2015 年12 月

与阿斯顿马丁合作,代工第一代乐视超级汽车

2016 年1 月

与美国电动汽车公司Faraday Future 合作,推出电动超级概念跑车FFZero1

2016 年4 月

投资10 亿美元的电动车厂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奠基

2016 年4 月

推出首款无人驾驶超级概念车LeSEE

蔚来

2014 年底

蔚来汽车成立

2015 年6 月

TCR 车队获得Formula E 首个年度车手总冠军

2016 年4 月

与江淮签署100 亿元战略合作协议

车和家

2015 年4 月

车和家成立

2016 年4 月

自建工厂落地常州,30 万产能全铝工厂以及配套的BMS 与电池厂

威马汽车

2015 年10 月

威马汽车成立

2016 年5 月

成立子公司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2016 年7 月

威马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园区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05 亿元,占地1100 亩,建成后年产能10 万辆,销售额200 亿元

2016 年8 月

获10 亿美元A 轮融资

    传统汽车厂商采用逐步提升的方案,从ADAS逐渐过渡到无人驾驶。目前传统汽车厂商车型处于1-2 级智能驾驶阶段,3 级综合辅助智能驾驶已有充分技术储备,如丰田的公路自动驾驶辅助AHAC,通用的Super Cruise 等。商业化计划聚焦4 级高度自动化驾驶:奔驰在去年的CES 展上首次展出了自动驾驶概念车F015 Luxury in Motion,配备车联网、行人检测、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日产计划2020 年让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仍保留驾驶员操作权限。预计2020 年前后传统汽车厂商将迎来高级自动驾驶产业化高潮。

    国内自主品牌发力智能驾驶。2016年4 月北京车展,长安无人驾驶汽车成功从重庆开往北京参展,已经实现高速路况下自动化驾驶(3 级);北汽亦展出其无人驾驶汽车。7 月,上汽和阿里发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国内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具备智能驾驶技术储备,预计最快于2017 年实现3 级智能驾驶汽车量产。

自主品牌智能驾驶商业化计划

公司

无人驾驶商业日期

具体业务

长安

2018 年

推出智能互联SUV CS95,完成2000 公里无人驾驶路试,目标2018 年量产高速路无人驾驶汽车。

上汽

2020 年

推出智能互联SUV RX5、智能驾驶汽车MG iGS,计划在2020 年推出能在结构化道路上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

北汽

2017 年

研发无人驾驶电动车,面向公众试乘,最快年底商业化。

吉利

2018 年

沃尔沃实现自动驾驶车量产,吉利博瑞搭载ADAS 模块,未来2-3 年推自动驾驶车。

长城

2020 年

已展示辅助驾驶技术,2020 年推出高速全自动驾驶车辆。

一汽

2025 年

已展示自动驾驶技术,2025 年实现50%车型高度自动驾驶。

 

本文采编:CY31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投资前景展望、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热点问题探讨、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