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无线充电市场空间预测及未来应用前景分析

    无线充电顾名思义,即无需充电线即可实现设备终端的电力输送。无线充电目前主要有电磁感应、电磁振动、无线电波、电磁耦合等四大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通过发射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在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其中,电磁感应和电磁振动是较为成熟的两种方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电磁感应方案要求发射和接收线圈形状高度一致且间距足够小,优点是充电速度快,成本低廉,缺点是接收和发射端位置摆放要求高,传输距离仅为数厘米;而电磁振动方案对线圈间的距离要求稍许宽松,通过俩线圈在同一频率上共振来实现电能交换,优点是传输距离可达数米,可达功率更高,接收和发射端位置摆放要求较低,缺点是充电速度较慢,物料成本高。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短期内无线充电以电磁感应为主,未来将各有千秋。

    无线充电优点明显,设备无需充电接口,充电方便,防尘防水,取电安全,同时省去充电口/线缆的空间。基于以上优点,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电动牙刷、剃须刀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苹果三星等诸多厂商均有成熟产品推出。

无线充电基本原理,发射和接收端实现电力传输

无线充电优点明显,未来应用前景广泛

    其实早在09 年的Palm Pre,12 年的Lumia 920 均已推出过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市场反应平平,主要由于当时无线充电速度较慢,同时智能手机性能较低对电力消耗有限,电池和充电还尚未成为消费者痛点。但近年来,随着手机性能提升导致的内置元件增多,屏幕趋于大尺寸,语音视频影音等造成使用时间剧增,而电池空间由于技术掣肘增长有限,电量不够已成为手机用户的最大心病。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无线充电的需求临界点已经来临。

    同时供应端的无线充电产品已日臻成熟,制约瓶颈正在瓦解。

    (1)充电标准走向兼容。目前无线充电主流的三种技术标准:Qi 标准、A4WP 标准、PMA 标准。后两者已在15 年合并成AirFuel Alliance,并宣布互相兼容对方的磁感应和磁振动标准,同时WPC 的Qi 1.2 最新标准在磁感应基础上也提出了磁共振的方案。至此,三种技术标准均实现了互相兼容,不同无线充电产品间的相互操作和便利性均大获提升。

    (2)充电效率提升。目前无线充电效率在75%-90%之间,高通等诸多厂商均实现90%以上效率,已经与有线充电93%效率相当,充电速度不再缓慢。

    (3)充电距离增加。Ossia公司已经实现了10m 距离全方向的无线充电,同时苹果与Energous合作,拟实现约4.57 米距离的无线充电,未来房间内各个角落均可充电。

    (4)成本下降。以最成熟的手机Qi 5W无线充电模块为例,接收与发射端的成本分别约为2.2 美元、15 美元,百元人民币的成本已在消费者承受范围之内。

    因此,基于对供需两端均能互相满足的预判,我们认为无线充电有望在17 年迎来大爆发。根据预测,2016 年无线充电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市场规模为27.2 亿、9.9 亿美元,2020 年有望分别达到99 亿、26.9 亿美元,在2014-2024 年间两端总规模将以39.3%的年复合率高速增长,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制约瓶颈正逐步瓦解,无线充电有望迎来爆发

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成长空间巨大单位:十亿美元

    在消费电子差异化及消除电池容量痛点的需求背景下,无线充电市场有望在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迎来高速增长。2016 年搭载无线充电的手机有望超过 2 亿部,预计到2020 年将超过10 亿部,渗透率达到55%,2016-2020年出货量年复合增速为50%。而配备无线充电的智能穿戴设备有望在2020 年突破2 亿部,届时仅消费电子,无线充电的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百亿美元。

智能手机与智能穿戴无线充电模组出货有望超10 亿部

    无线充电模组价值链各部分比例 

本文采编:CY317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投资前景、企业投资战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