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和产量持续下降 白酒行业如何实现突围获得增长?

受经济环境、消费量以及库存量等终端需求因素影响,白酒行业几乎每10年就会经历一次周期性调整。近年来,白酒行业进入第3个深度调整期,新周期下,行业规模和产量持续下降,消费分化加剧,马太效应更加显著,加上库存压力和激烈竞争,行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和机遇。新周期下,白酒行业如何实现突围,如何获得增长?

“挑战困难重重,机遇也就前所未有”

在AIIC 2023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用“风高浪急”来形容白酒行业目前的状况,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但大变局总是孕育大挑战、大机遇,挑战困难重重,机遇也就前所未有。

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投融资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酒水饮料行业投融资数量为16起,同比下降65.96%,2022年上半年则为47起。而这16起事件中,仅有7起分布在酒业,包含白酒、葡萄酒和精酿啤酒等品类。对此,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国都指出,投融资项目减少并不代表资本不再看好白酒,只是更为谨慎。白酒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有产量、有品质、有品牌,从消费者角度看,目前这三方面很多企业做得还不够好。只要把规模做大了,品质、品牌做好了,投资也就来了。

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刘旭表示,白酒行业近年来的投资开始转向产业投资,很多知名酒企都希望通过产业投资的方式,去补齐自己的创新短板,这是与之前的投融资截然不同的一点。刘旭给酒企、酒商提了几个建议:一是利用好数字化,让产出变得更有时效;二是要把产品卖给真正的消费者,而不是留在渠道;三是要下沉再下沉,到街道社区去;四是一定要相信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做实布局,开拓空间。

在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华润酒业总经理魏强看来,酒业新周期有5个特点:第一,行业表现是短期承压,中期企稳,长期看好;第二,产业的结构性增长仍在持续,行业仍然出现了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收入增速大于产量增速的结构性增长;第三,消费结构向品质化、年轻化转换;第四,消费场景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第五,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在这个新周期下,白酒行业和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机遇。“搞清了挑战和机遇所在,我们选择投资方向也就有了4个维度。”魏强表示,一是区域性的或省级的龙头企业,二是独特的香型,三是酱香型白酒,四是老酒资源比较丰富的企业,“这是我们未来持续拓展和投资的方向。”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杨素兰表示,虽然短期内酒业承压,但长期来看酒的需求和市场依然存在,会重点关注产品覆盖高端和次高端、质价比高、有特色、健康化的酒类企业。

“中国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很强。”因此,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蔡雪昱对酒行业抱有坚定信心,看好酒类高端价格带领域的复苏。

创享欢聚投资基金合伙人王晨认为,消费场景的挖掘值得关注。资深分析师李梓语表示,白酒仍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赛道,“出海”是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不跟着别人跑,敢于差异化竞争”

对于酒业来说,抓住发展机遇很重要,把握增长逻辑同样重要。新周期下,增长逻辑在哪儿?

“白酒行业既不是夕阳产业,也不是朝阳产业,而是太阳产业,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中国白酒。”国台酒业集团总经理张春新表示,白酒行业依然是好行业,但经济发展从来都是曲线,总会有起伏,在顺境时要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在逆境时则要保持耐心,坚持自身的核心价值和长远战略。尤其是酱香型白酒,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因此投资要有实力、定力和耐力,“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周期酒业的增长性质为竞争性增长,也就是说,新周期的增长来源于竞争,竞争性的增长就是‘抢’。”

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表示,在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次阶段性调整。调整并不可怕,白酒行业往往是“调整一段时间,发展一段时间,整体而言是向上发展的”。在强周期是强者愈强、弱者沾光,在弱周期则是创新者胜、不变则亡。“新的窗口期来临,调整会带来巨大机会,尤其是对高品质、价格适中的白酒品牌而言。”吴向东表示。

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沙酒业党委书记、总经理范世凯认为,新周期白酒行业的变化实际上是两种变化的叠加,一是经济发展变化引起了消费需求、消费形式的变化,二是白酒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从行业整体来看,降低的是产量,增长的是销售额和利润,说明行业获利能力在增长,这个增长其实就是消费升级、是高质量发展。

国台酒业创始股东、总裁杨永华也认为,增长来自对赛道的细分,越精准越增长,越聚焦越有能量。

谈到聚焦,宋河酒业营销总监CMO王水云认为,酒企应找到一个原点,然后聚焦,持续进行加码,最终实现突破。

川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杨官荣认为,从行业整体来说,总产量不可能再回升,但价格合适品质又好的酒,销售额会继续增长;从技术的角度看,坚持纯粮酿造的企业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迎来更多机遇。

如何才能实现增长?安徽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何秀侠的答案是“不跟着别人跑,敢于差异化竞争”。何秀侠指出,穿越周期首先要练内功,让自己变得强大,然后要找准优势、敢于创新,通过品类的差异化站稳市场,实现增长。

山东景芝白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干晓峰表示,要坚持长期主义、品质主义,中国老百姓对于白酒从高端到低端都有需求,更追求性价比高的产品,企业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

上海贵酒股份销售联席总裁、章贡酒业总经理吴健也强调了这一点,企业要以人为本,深度研究消费者需求,做一个走心的品牌。

香港步长集团董事、长涛酒业集团总经理胡东辉认为,要坚持长期发展,坚持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企业家品牌的完美结合。

肆拾玖坊联合创始人张传远则提出了“三要”,要品质、要效益、要坚守。

“做强流通,卖酒也应有门槛”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知行业变化的,应该就是酒类流通企业。

据了解,我国酒类流通市场规模已达1.5万亿元,但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酒类零售巨头。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百亿元是不同阵营的分水岭,而对于流通企业而言,百亿元却是难以跨越的门槛。

身处大变局之中,流通企业又该如何突围,实现新生?

面对当下厂家话语权强大、流通企业话语权弱小的现状,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认为,流通企业要努力变成“甲方”,也就是要“强流通”。流通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流通就没有出口,出口不畅行业就不会健康发展,更遑论高质量发展。

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认为,在新的一轮调整过程中,最大的增长机会在网络化进程。“我们2009年创办酒仙,前10年,线上销售的比例只有10%,但是2023年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预计未来5年,线上销售将达到50%以上。”郝鸿峰表示,2023年酒类销售增长最快的是网络平台,渠道会变得越来越成熟,随着卖酒越来越难,经销商的价值将得到更多体现,流通企业一定要争取在调整期里“做出卖酒人的尊严”。

“流通市场有上万亿元的规模,为什么做到百亿元级别的流通企业很少,我们确实要反思。”浙江商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朱跃明分析道,现在国内大多数经销商至少面临5个问题:没有定价权、跨区域跨不出去、盈利模式无法复制、人才不够、资金不雄厚。作为经销商,要具备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要培养团队的狼性。“在大家都在内卷的时候,作为一个经销商,你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能力去抢存量。”

广东粤强酒业董事长王富强建议,未来,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要在终端市场下功夫,厂商要真正形成紧密型合作。王富强认为,做酒是一个长期的事业。“要做强自身,做强流通,做酒特别是做经销商应该是有门槛的。实力不够,自然经不起冲击。”

宝韵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士祎认为,未来一定是酒厂越来越少,而且飞速减少,酒商则不会少。酒商只大不强也是不行的,要强化和体现自身价值。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云南白酒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云南白酒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市场分析、企业介绍、营销及投资分析、发展前景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