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概述
玻璃纤维纱是由熔融的玻璃质材料经过拉丝工艺制成的一种纤维状材料,通常由极细的玻璃纤维单丝组成。这些单丝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纺织工艺合股成更粗的纱线。玻璃纤维纱具有多种优良性能,如高强度、耐温、耐腐蚀、电绝缘性好、不燃等,因此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玻璃纤维纱主要分为粗纱和细纱。当前主流的玻璃纤维纱生产工艺为池窑拉丝法,通过将叶腊石、石灰石、石英砂等原料在窑炉中熔制成玻璃溶液,排除气泡后经通路运送至多孔漏板,高速拉制成玻纤原丝。原丝通过烘干、短切、调理等工艺制成玻璃纤维纱。
二、行业政策
近些年中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扶持中国玻璃纤维纱行业发展,在2024年4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建设多条玻璃纤维纱项目生产线。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玻璃纤维纱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三、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玻璃纤维纱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为乙醇、玻璃纤维、氮、聚乙二醇甲醚等;产业链下游为玻璃纤维纱的应用领域,主要为玻璃钢、绝缘材料、建筑材料、航空航天等。
2、产业链下游
玻璃纤维纱下游应用领域众多,其中建筑材料及交通运输领域占比最重,合计占比超过60%,其次为电子电器,占比为15%,能源设备占比12%。
四、行业发展现状
得益于国内市场的持续扩大和增长,玻璃纤维纱的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在稳步提高。随着5G网络和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各个传统领域的深入应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这些进展推动了对印制电路板以及作为其上游原料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玻璃纤维纱行业产量约为756万吨,需求量约为577万吨。
中国玻璃纤维纱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国内玻璃纤维纱技术成熟,不依赖进口,在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出口金额占比最大,达到51.30%。此外,长度≤50mm的短切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布浸胶制品(每平方米重量小于450克)的出口金额占比也超过10%。2023年中国玻璃纤维纱出口量为103.6万吨,出口金额为8.36亿美元。
从中国玻璃纤维纱出口地来看,出口数量前十地区分别为印度、美国、韩国、沙特阿拉伯、泰国、阿联酋、俄罗斯、加拿大。其中印度为出口量最多的国家,2021年11月后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终止,为中国玻璃纤维纱的出口到印度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五、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全球玻璃纤维行业高度集中,主要的几家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中国巨石、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三家主要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的年产能加起来,占到了国内总产能的70%以上。我国玻璃纤维行业集中度整体较高,从市占率来看,中国巨石占比30%以上。
2、重点企业
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玻璃纤维业务的核心企业,以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是我国新材料行业进入资本市场早,企业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之一。2023年,企业玻纤及其他制品收入为144.22亿元。
六、发展趋势
1、向大型池窑生产线发展,低端、小产能生产线将面临逐渐淘汰
玻璃纤维主要有池窑拉丝法和坩埚拉丝法两种生产工艺。坩埚拉丝法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要求低,投资少,生产规模可以灵活调整,因此小型玻纤企业多采用此法。但是该法须两次成型,程序复杂,生产过程能耗和污染较大,产品性能和质量较差,因此已基本被淘汰。国家发改委2019年11月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提出鼓励池窑拉丝技术,限制埚拉丝生产线等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使球窑、代铂坩埚生产线及小型池窑玻纤生产线将无法进行新建和扩建,行业生产模式整体将向大型池窑拉丝生产线发展。
2、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品升级加快
材料应用创新是各传统产业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进代用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品快速迭代升级。玻纤及其制品不仅自身属于新材料产业,还可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上游原材料供应。玻纤凭借机械强度高、绝缘性好、耐腐蚀性好、轻质高强等特点,在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风电叶片、5G通信、节能建筑、高压管罐、保温隔热等领域不断获得新应用。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玻璃纤维纱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4-2030年中国玻璃纤维纱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