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新能源船艇(电动船舶)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滨水旅游带动电动休闲船艇需求「图」

一、新能源船艇综述

新能源船艇(绿色船艇)是指以绿色动力,实现低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利用、零污染、低噪声目标的船艇。目前绿色船舶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甲醇、生物、风能)、替代燃料(氢能、氨能、LNG)、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等,现阶段纯电动船舶技术成熟,未来氢、氨燃料将成为船舶最具潜力和长期发展的方向。

不同类型船舶动力对比情况

不同类型船舶动力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新能源船艇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0届会议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船用燃油硫含量不超过0.50%m/m的规定,并出台了相关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修正案、导则和通函等,此后我国紧跟国际要求与标准加大绿色海洋建设。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船艇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船艇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三、船舶制造产业链

船舶制造业为船舶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为生产船舶所需的原材料,如钢铁、油漆等,下游为承担海上运输贸易的航运业。全球经济贸易直接影响航运业的景气度,从根本上决定船舶工业的景气周期。

船舶制造产业链

船舶制造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国内船舶工业现状来看,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397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新接订单量670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9583.9万载重吨,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量增长34.8%。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53.8%和47.6%,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8.2%。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保持高水平平稳运行态势。

2015-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三大指标情况

2015-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三大指标情况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新能源船艇行业现状分析

得益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在建及营运的电动船数量已超过300艘,包括渡船、近海船、客船、拖船等多种船型。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1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94.8亿元,同比增长12.9%。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68.7亿元。

2017-2025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2017-2025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船舶整体锂电化渗透率仍然很低,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动船艇锂电化程度仅为3.68%,未来随着动力电池系统价格下降,电动船舶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2022-2029年中国电动船艇锂电化渗透率变动情况

2022-2029年中国电动船艇锂电化渗透率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锂电池是电动船舶关键部件,可对应电动船舶供应规模的分析。据GGII数据,我国电动船舶锂电池2021年的出货量为151.2MWH,同比增长100%,近年来电动船舶锂电池出货量出现快速增长态势,意味着我国电动船舶行业的供应规模在不断增长。其中,亿纬锂能和宁德时代两大头部企业基本垄断我国电动船舶用锂电池市场,其占比合计高达80%以上。

2017-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用锂电出货量及增速情况

2017-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用锂电出货量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GGII,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新能源船艇行业竞争格局

1、集中度

从国内船舶制造工业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但呈现逐年持续下降态势。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4.9%,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3.6%,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5.8%,相较2020年分别下降5.7%/10.6%/2.2%。

2020-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2020-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资料来源:工信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代表企业-江龙船艇

江龙船艇主要从事公务执法船艇、旅游休闲船艇和特种作业船艇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知名的铝合金、金属及多材质复合船艇,高性能船艇设计生产企业,也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船艇设计生产企业之一。

从公司经营情况来看,据统计,2021年江龙船艇实现营业总收入6.91亿元,净利润为0.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67%、18.12%。业务方面,公司目前产品以传统能源船艇为主,21年传统能源船艇营收6.20亿元,新能源船艇营收0.46亿元。

2013-2021年江龙船艇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情况

2013-2021年江龙船艇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新能源船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目前绿色船舶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甲醇、生物、风能)、替代燃料(氢能、氨能、LNG)、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等,但由于生物质能、LNG不能满足零碳排放的要求,而太阳能、风能的稳定性不足;另一方面,核能的适用船舶类型有限,所以目前主要的零碳排放新能源船舶的案例集中在纯电动与使用替代燃料两个技术方向上。

就电动船舶来看,技术相对更加成熟,较为适合短航线应用场景,现阶段纯电动船舶主要集中在内湖、内河以及近海港口,以车客渡船、港口拖船、港务船以及海工船等为主。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1年我国内河船舶保有量为11.10万艘,近年来随着公路、铁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内河航运市场受到了较大竞争压力,因此国内内河船舶数量一直处于下降态势,老旧船舶不断被淘汰。但是据工信部数据,我国船舶工业中,海船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为1295、2133、4530万修正总吨,各自占比34.2%、46.9%、42.9%,江船等内河船舶新建及完工量仍大于海船,未来无论是新建电动船舶还是旧船改造电动船舶市场,都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2017-2021年中国内河船舶保有量情况统计

2017-2021年中国内河船舶保有量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氢能通过燃料电池方式实现高效发电且不排放CO2,因此是航运行业中长期良好解决方案。但是氢、氨燃料储能等壁垒较高且行业规定仍有待完善,因此目前各国及企业仍在重点研发攻克过程当中,未来使用氢、氨燃料将成为船舶最具潜力和长期发展的方向。

在氢能源动力船舶方面,我国制定四步计划,至2025年制定氢动力船舶标准及规范,完成氢动力船舶装备研发;2025—2030年构建氢动力船舶设计、制造、调试、测试、功能验证、性能评估体系,建立配套的氢气“制储运”基础设施;2030—2035年降本增效提升质量,至2060年形成推广,我国水路交通运输装备领域碳中和目标。针对氢动力船舶的明确建设路径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氢动力船舶发展目标情况

中国氢动力船舶发展目标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滨水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符合人们对环保、低碳、休闲、舒适的追求,已经成为人们时尚的休闲方式。国内来看,我国滨海旅游业方兴未艾。一方面,我国海岸线狭长且海岛众多,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温度带,主要旅游城市中有13个是滨海旅游城市,为滨海旅游业奠定良好基础。据统计,2014-2019年期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长期占据全国旅游行业总收入两成以上,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滨海旅游成为国内游客出游首选,占比一度达到62.44%,2021年小幅下滑,占比52.39%。整体来看,滨海旅游业将保持长期良好的增长趋势,逐渐成为主要休闲方式之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也将直接拉动客运船、游艇等旅游休闲船艇的需求。

2014-2021年中国滨海旅游增加值及占旅游营收比重

2014-2021年中国滨海旅游增加值及占旅游营收比重

资料来源:文旅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由于滨水旅游还有整合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提升城市形象等功能,近年来,我国各地方省市不断加大滨水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海洋海岛旅游、内河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将得以进一步发展。2022年8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提升沿海内河旅游客船品质等。伴随政策扶持和滨水旅游文化的进一步深入人心,海洋海岛旅游、内河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将得以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休闲船艇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滨水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近年来中国滨水旅游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本文采编:CY1260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及竞争格局、投资建议、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