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压力设备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图」

一、压力设备行业分类

压力设备(或压力容器)指代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密闭容器,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储存等生产过程,并具备耐高压(内外压力)的能力。

压力设备包括传统压力设备和模块化压力设备。其中,传统压力设备拾用于工业生产的单体压力容器,可分为换热器、容器、反应器与塔器;模块化压力设备是一种集合压力容器与其他设备于一体的集成系统,能够独立运转并实现一个或多个技术流程,并具备可运输、悬吊、整体装配的能力,模块化压力容器又可分为压力模块与橇块以及模块化工厂。

压力设备行业分类

压力设备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森松招股书,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压力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压力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1343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约1931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速为7.53%,随着下游需求的增加以及行业相关技术的进步,其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1年超过2000亿元。

2015-2021年中国压力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015-2021年中国压力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呈稳定增长态势,2016至2020年,中国压力容器保有量由359.97万台增至424.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4.2%。

2016-2020年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及增速

2016-2020年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压力设备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三、压力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压力设备行业发展,如《中国制造2025》促进压力设备行业的结构调整,并且刺激具有更好节能减排性能的智能高端压力设备的需求;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为国内的压力设备制造商带来海外市场机遇。

压力设备制造行业相关政策

压力设备制造行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压力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压力设备行业内领先的制造商通常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覆盖及产能。行业领跑者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面向不同下游行业的客户,前五名的压力设备制造企业搭建覆盖多个下游领域的平台;例如,中集安瑞科已经覆盖清洁能源、化学品环境、与液体食品行业,以及森松已覆盖化工、制药、石油和天然气等下游行业;2)充足的产能与完备的扩建计划:前五名的压力设备制造企业通常有充足的产能以支持其订单。值得一提的是,多数向制药行业提供压力设备的头部企业(如森松、东富龙与楚天等)均有其产能扩建计划。

头部压力容器制造商简介

头部压力容器制造商简介

资料来源:森松招股书,各公司官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压力设备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主要体现在生产资质与合规要求、资本投资、专业人才、客户群及关系及项目经验几个方面。

压力设备行业准入门槛

压力设备行业准入门槛

资料来源:森松招股书,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压力设备设计发展前景

在现阶段社会与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化工设备中压力容器规范设计发展有着一定的发展前景,其主要原因就是当代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所致。

随着当前各类新型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化工行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如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微观类材料,该类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热度,其韧性比较高,质地较为轻薄且强度高等特点,在压力容器未来设计制作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发展前景,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另外,依照相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正在分析和研究一类综合性更高的人工智能材料,其具有极强的耐磨性且具备裂痕修复性,相信在不久之后其能够很快的应用到化工压力容器规范设计与制作应用中;在该项试验和设想过程汇总,可运用该类材料自身的热学和磁学,以及化学和力学等性质,实现其光热和光电之间的转换,从而对我国化工压力容器以后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压力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压力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49

推荐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压力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压力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行业产业链分析、生产厂商竞争力分析、投资现状与前景分析、发展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