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储氢材料是可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与氢气发生反应,并且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一种材料。储氢材料的种类非常多,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吸附材料和化学储氢材料。物理吸附材料又可以分为金属有机框架和碳材料,化学储氢材料又可以分为金属氢化物和非金属氢化物。
储氢材料的分类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产业链
储氢材料行业产业链结构中,上游的参与主体主要为含碳有机物、金属、烯烃、炔烃、芳烃等有机物等原材料;中游则为储氢材料的生产、制造;下游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发电、供暖等领域。
储氢材料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行业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情况
近年来,热度持续升温的碳中和、碳达峰话题,使得氢能及其相关产业被高度关注,而决定氢能应用关键的是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在氢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储氢材料行业是市场也将不断发展。据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储氢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7.62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10.04%。
2016-2020年中国储氢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细分情况来看,稀土储氢材料是目前唯一实现大规模商用化的储氢材料,市场规模与产量占据主导性地位。2020年我国稀土储氢材料市场规模为6.9亿元,占比90.55%;其他储氢材料市场规模为0.72亿元,占比9.45%。
2020年中国储氢材料市场细分结构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储氢材料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2、产需情况
按产量方面来看,我国稀土储量丰富,为储氢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市场保证,但储氢材料成本偏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储氢材料产量为1.23万吨,其中稀土储氢材料产量为1.11万吨,其它储氢材料产量为0.12万吨。
2016-2020年中国储氢材料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需求量方面来看,2020年我国储氢材料需求量为1.22万吨,其中消费型镍氢电池需求量为0.97万吨,占比为79.51%;新能源汽车及其它需求量为0.25万吨,占比为20.49%。
2016-2020年中国储氢材料需求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储氢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产能CR4超过50%,随着行业的不断整合,行业产能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储氢材料行业主要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行业发展趋势
1、需求带动行业发展
在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之下,氢能源作为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势必是我国乃至全球的未来主流的能源之一,加上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氢能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在需求不断增长的刺激下,我国储氢材料行业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脱氢催化剂的研发
尽管有关储氢材料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现有的主要储氢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适用性问题,离氢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尚有相当的距离。金属氢化物过于稳定,加、脱氢只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热交换比较困难。配位氢化物储氢密度较高,然而可逆循环性能较差直接限制了其规模应用。液体有机物储氢量高,还可以同汽油一样在常温常压下运输。如果能开发出高稳定性、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的脱氢催化剂,将大幅度推动氢能利用。
3、新型材料的研发
随着目前全球氢能的不断发展,对于储氢材料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而目前最主要的储氢材料为稀土储氢材料,稀土作为稀少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限制储氢材料行业发展的限制,将未来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低成本、具有高可逆性、高容量、高效催化加氢、常温常压下储存与运输、温和条件下可控催化脱氢等特点的储氢材料,必将推动氢能经济的早日实现。因此高容量、高安全性、高可逆性的储氢材料研发势必是未来储氢材料发展的趋势。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储氢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储氢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