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河蟹养殖情况
河蟹别称毛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为我国特产,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包括中华绒鳌蟹、日本绒鳌蟹、直额绒鳌蟹和狭额绒鳌蟹4个种。前2个种个体大,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后2个种个体很小,产量低,经济价值较低。据了解,河蟹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蟹类,全国河蟹养殖面积接近667×107 m2 ,年产量约80万吨,直接产值可达800亿元左右。
2014-2019年我国淡水河蟹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河蟹的主要产区是湖北、江苏、安徽三省,其中江苏河蟹养殖数量占到全国的45%以上。目前江苏生产的主要是市场上常见的大闸蟹,而不同于江苏地区成熟的养殖模式,湖北河蟹养殖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市场上什么样的规格和什么样的价格都有,其中小规格蟹占到湖北产量的主要地位。2020年受疫情和汛情、气候综合影响,我国河蟹的主产区江苏、安徽、湖北等地产量大幅度下降,减产10%~20%,甚至苏北地区减产30%。
2019年我国河蟹养殖数量地区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河蟹养殖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螃蟹养殖产业发展时间比较长,早在改革开放以前利用人工繁殖蟹苗和捕捞天然蟹苗,进行人工增殖方式生产已经十分常见。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河蟹养殖量和产值稳步增加,在养殖河蟹替代作用的影响下,河蟹捕捞量前期增长,但 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而这段时期由于河蟹养殖收入较高,大量养殖户纷纷进入,河蟹产业规模发展迅速。1994年,“当年育苗、当年养成”蟹获得成功,江苏省泗洪、洪泽、盱眙、宝应、兴化、建湖、射阳、盐都、东台等县(市、区) ,安徽省当涂县、天长市,浙江省萧山等地开始大规模养殖,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2008年以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理念的兴起,养殖户开始寻求质量突破。这一时期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养好蟹”成为广泛共识,稻田养蟹等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出现盘锦、当涂等示范模式。
我国螃蟹养殖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螃蟹养殖行业市场调研及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三、河蟹养殖成本
螃蟹主要生活在潮湿的泥质洞穴中,或者生活在水草丛里。同时,螃蟹也主要生活在水草丰茂以及水质清澈的河流或者湖泊中,如果生活在池塘里,一般会隐藏在池塘底部的淤泥中。螃蟹的食物来源丰富,主要是食用水草,也会将腐殖质作为食物,同时也会食用河蚌、昆虫以及蠕虫等,偶尔也会食用小鱼小虾。一般情况下,水草在螃蟹食物中占有最大的比重。从成本结构来看,塘租、饲料、水草是螃蟹养殖成本的最主要部分,而在2017年以来苏南围网养殖面积压缩了一半,围网面积变小,蟹农们为了维持产量,采用了各种方法增加养殖密度。2019年后阳澄湖大闸蟹的投放密度就从之前的每亩600只增至800-1000只。另外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但是养殖模式仍然是以人力为主,需要养殖者一年四季泡在湖上,撒饵料、种水草、围网捕捞等。因此成本的不断提高也在不断压低蟹农的收益,近年来随着大量产能涌入市场导致收购价格有所下降,行业收益出现一定的波动。
河蟹养殖成本结构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19年我国河蟹育苗量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河蟹养殖产业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螃蟹养殖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其他水产品的竞争,一方面是相比于小龙虾螃蟹的饮食品牌和文化没有完全打开,中老年人爱吃传统河蟹,年轻人则较偏爱小龙虾或进口海鲜,消费者年龄结构老龄化。在国内螃蟹正在受到小龙虾产业的挑战。与小龙虾产业相比,河蟹产业具有河蟹生长周期长、饲料成本高、养殖户经济回报慢等特点,已有部分河蟹养殖户转向小龙虾产业。此外,河蟹又受到进口水产品(尤其是帝王蟹、雪蟹等) 的替代性冲击。同时大闸蟹的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行业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市场批发阶段,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也在制约大闸蟹产业的发展。由于品牌溢价和消费者对产地的盲目追求,在同等条件下阳澄湖大闸蟹的市场价格可能达到其他产区大闸蟹的2-3倍,为养殖户和商家提供了造假的动机。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品牌保护,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企业要提高品牌意识,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等途径提升自身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河蟹养殖产业面临的挑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螃蟹养殖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螃蟹养殖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