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伺服行业产业链
“伺服”—词源于希腊语“奴隶”的意思。人们想把“伺服机构”当个得心应手的驯服工具,服从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在讯号来到之前,转子静止不动;讯号来到之后,转子立即转动;当讯号消失,转子能即时自行停转。由于它的“伺服”性能,因此而得名——伺服系统。
1.工作原理
伺服控制是对机器装备的精确定位、速度等运动要素进行控制的统称。伺服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和伺服传动单元组成,通过机械零部件传导到负载端。伺服系统(或称伺服产品)通常包括伺服驱动器(指令装臵)、伺服电机、伺服反馈装臵(编码器)三个部分。
伺服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下游应用
伺服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定位精度和运转速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制造领域,在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床、包装、纺织电子、塑料、医疗、印刷、橡胶、食品等行业,并逐步在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得到推广,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将进一步推动伺服系统市场的增长。2020年伺服系统下游应用占比最高的电子及半导体、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总和占比为37%左右,其中占比最高的为电子及半导体行业,占比16%。就增速情况而言,电子及半导体行业也远远高于下游其他行业,2020年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6%左右,远超全行业平均增速18%。
2020年中国私服系统主要下游应用需求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MIR 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伺服系统市场容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伺服系统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高速加工技术和以高速、高精度为基础的 其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伺服系统的快速发展。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自2015年起整体表现为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伺服电机系统市场规模为164.4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8.3%。
2015-2020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MIR 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伺服系统竞争格局
我国国产伺服系统企业发展迅速,发展国产替代率逐年升高。过去中国大陆伺服系统主要来源于日本等地的大量进口,占比最高的是松下、安川等。经过十来年的发展,2020年的现在,国内从事伺服系统的供应商超过300家,国产品牌近12年持续采取定制化与低价策略馋食外资品牌份额,2020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仍然主要是日本等外资企业,但是国产企业占比大幅度增高,其中代表汇川2020年市场占比10%。且就增速而言,禾川、汇川等国产品牌增速领衔,汇川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增速为86%,而禾川也有40%左右。
2020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份额占比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MIR 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伺服系统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2020年中国伺服系统主要企业市场规模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MIR 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前景分析
1.科技发展状况
伺服系统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坐标测量机等自动化制造、装配及测量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伺服电机是电气伺服系统中的重要执行机构。近年来,伺服电机控制技术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伺服系统将电力电子器件、控制、驱动及保护等集为一体,并随着数字脉宽调制技术、特种电机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的进步,经历了从步进到直流,进而到交流的发展历程。我国伺服电机专利公开量自2015年起逐年增加,四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2019年中国伺服电机专利公开量为24720项,同比2018年增长13.78%。
2015-2019年中国伺服电机相关专利公开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发展前景
要想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设备端离不开高精密装备,伺服系统是其核心构成。为了提升我国智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政策面不断向好,支持国内伺服系统厂商发展。国家开始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高端装备实现转型,制造业全面升级,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能力,且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国内供应商市场占比率不断提高,增长速率持续走高,国产替代率逐年上升。
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电路在伺服系统中是一种必然趋势。而智能化主要是指伺服驱动器智能化。智能化趋势是运行参数都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来设置。当伺服系统数字化与智能化之后,将会提高伺服驱动器的产品性能,使得伺服系统更加高效。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伺服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伺服系统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行业前景展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