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不对口成常态?
随着2020年应届毕业生再一次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再一次受到公众的关注。其中的某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指向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同时另一方面不少地区出现“民工荒”;同时大学生的薪资水平增速也不及农民工,花四年时间带来的薪资增长比不上直接就业带来的收入增幅。根据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数量首次超过当年新增农民工数量,2018年之后该趋势已经成为必然。
2012-2019年新增农民工与应届本科毕业生数量
资料来源: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与此同时还存在一大批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方向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以江苏省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调查为例,31.24%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所选专业不匹配。在本科生群体当中以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匹配度最低仅为69.9%,除了法学与农学医学之外,理工类、文史类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也在70%左右。同时对口就业的薪资水平相对于专业不匹配的薪资水平而言要更高,换句话说也就是部分非对口专业应届毕业生愿意为了获取工作机会而牺牲一部分工资水平。
江苏高校本科毕业生工资收入与专业匹配度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那么部分毕业生无法对口就业乃至就业困难是否是由于外界所说对自身未来薪资水平期望过高造成的呢,数据显示并非如此。几乎所有专业大类的非对口就业毕业生都表示,自己生从事专业不匹配工作的主要原因都是“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很难找”,此外这类学生的期望薪资水平比对口就业的期望薪资水平更低,因此从事非对口专业工作的主要原因还是找到专业匹配的工作有难度,另外即使选择专业匹配的工作,工资收入也可能不尽人意(比非专业对口还要低)。
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匹配工作的主要原因
资料来源: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大学生真的过剩吗?
上述数据已经表明教育依然能够给未来的工作收入提高提供正向作用,大学四年毕业后如果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够带来工资溢价。但是现实却恰好相反,一方面是大学生数量已经被认为是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共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甚至成为目前政府与高等院校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是我国大学生数量真的过剩了吗?尽管公众质疑大学年年扩招降低的毕业生质量,但是很明显的是相比于绝对人口而言我国大学生数量依然还是在合理范围内,首先是从每年毕业生的规模来看,从2012-2019年本科毕业生数量平均增长率为4.1%,8年内应届毕业生数量增长100万人。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大学生累计约为1.2亿人,如果按照本科率50%来计算本科生累计规模应在6000-7000万人左右,即拥有本科学历的人群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约为5%左右。
2012-2019年应届本科与硕士毕业生数量
资料来源:教育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职业就业中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但是,这只是计算大学生数量占总人口额比例,但是如果算同龄人口中大学生的比重则完全不同。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教委的数据,138963名小学生当中能够进入大学的人数约为4.5万人,那么也就意味着在北京的同龄人当中三分之一的人上了大学,即使其他省份录取率稍低同龄人的大学入学率也远比大学生人口比重要高。在这个比例情况下所谓大学生数量过剩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大学生,考虑到大学生就业多选择在发达城市,农村地区的分布数量较少,在实际生活中该比例可能会更大。
三、大学生成廉价劳动力?
而造成大学生薪资水平被认为“不及农民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行业供给的相对过剩。以近年来分数水涨船高的财经类专业为例,实际上大部分本科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主要还是集中在具体财经实务与技术岗位,销售岗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财务、文秘、技术、运营是毕业生求职选择人数最多的四个岗位,而这四个岗位与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对口性较强。而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倾向于优先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大学生相对数量过剩,特别是各地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距,因此导致了大学生集中在部分大城市竞争过度的情况,用人单位在求职者数量大大超过行业容量的情况下选择提高门槛降低人力成本,随后通过传导导致小城市薪资水平同样有所下降,最终导致了大学生薪资增长速度较慢的局面。
2020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岗位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就业困境短期难改变
尽管从数据上看对口专业的工作的确能够给未来的薪资水平带来正反馈,但是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未来不确定性增加以及拥有大学学历的绝对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部分专业正面临专业“负反馈”的风险,例如近年来“生化环材”四大专业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部分院校相关专业分数线呈现下降趋势。另外还存在一些毕业生通过公务员、研究生考试“二次择业”的现象。从不同工作类别的专业错配率来看,行政办事人员的专业错配率超过四分之一,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错配率低于10%。未来计算机、法律、财务会计师范类专业由于存在一定的进入成本,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转专业的成本更高,因此会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但是只要不改变劳动力资本市场的低效利用状态,那么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未来也同样会陷入人才供给过剩的困境,因此优化地域发展格局,建立行之有效的专业预警机制,培养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才是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不同职位类别专业错配率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就业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就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