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羊肉生产现状概述
羊肉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营养特性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和认可。但是目前我国羊肉产量在牲畜肉类产量中的比例依然较小,长期在6%至9%之间上下波动。从生产端来看,影响我国羊肉产量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区域布局、养殖规模、政府政策等因素。
2010-2019中国主要肉类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自然环境是肉羊养殖业的一个基础条件,目前我国肉羊养殖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还较强,各地气候资源条件对肉羊生产影响较大。由于气候、雨水、词草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我国各地羊肉产量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2019年我国羊肉产量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新疆、山东、河北、河南、甘肃、四川、云南、安徽、湖南。总体来看,羊肉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牧区、半牧区这些具有规模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的地区。但是由于地域分布较为集中,形成了活羊交易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制约,不利于羊肉消费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较高的物流成本。
2019年主要省份羊肉产量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羊肉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近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产业不断发展,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但当前我国肉羊养殖依然以小规模散养为主,产业化进程总体较为缓慢,依然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散养形式为主。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牧区的养殖规模远远大于农区和半牧区。而在南方缺乏集中牧草资源的地区主要以散养普通山羊为主,其生长速度较慢,产肉性能较为有限,制约了肉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依然较大,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小规模散养在广大农村地区具有经济性、合理性。
而在宏观政策层面,我国禁牧等生态保护政策的严格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肉羊的养殖空间。政府实施了禁牧,轮牧,草地补播等政策促进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起中央每年通过财政补助的方式对牧民的禁牧实行补贴政策,同时全面建立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牧区半牧区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短期内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可能影响到了羊肉产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期看草场的恢复对肉羊的饲养的科学化、可持续化具有积极意义。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一览
资料来源:国务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我国居民羊肉消费分析
羊肉是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肉类消费食品,其因独特的营养特性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和认可,但我国居民羊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总量中占据的比例还依然较小。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羊肉消费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这将提高我国居民人均羊肉消费水平和我国羊肉消费总量,进而提高我国羊肉市场价格,拉动羊肉产量增加。
此外,我国羊肉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羊肉消费改变了过去以养殖户和边疆民族牧区居民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局面,几乎已是全民消费,并且随着火锅、烧烤等消费模式日渐走热。另外我国的羊肉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由于羊肉属于温补类食品,大部分居民倾向于冬季食用羊肉,因此年底一般是羊肉的销售旺季,价格也随之走高。
2019年羊肉市场价格变化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疫情背景下的羊肉市场前瞻
在供给方面,随着肉羊养殖效益的持续提升,肉羊养殖户积极性逐渐提高,2015年以后我国肉羊产量总体呈平稳趋势,稳定在3亿头左右。2020年肉羊生产将在下半年逐渐恢复,但由于较长的养殖周期以及疫情冲击,肉羊生产恢复速度较慢,导致肉羊供给短时间内上升幅度有限,预计 2020 年肉羊供给可能仍较紧缺。随着我国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不断推进,我国肉羊养殖规模将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将直接提高我国肉羊存栏水平,进而使得我国羊肉产量增加,提高我国羊肉市场的供给能力。
2010-2019年我国肉羊存栏总量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消费方面,虽然羊肉价格上升与疫情带来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羊肉消费,但是受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产量下降,短期内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而羊肉与猪肉之间的替代效应,会进一步推动羊肉消费增加。而在进出口方面受到国外疫情冲击的影响,2020年羊肉进口规模将大幅下降,将一定程度上扩大供需缺口。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未来羊肉市场向好。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羊肉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羊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中国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羊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