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概述
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分化程度低、侵袭性高、转移早等特点。小细胞肺癌主要分为两期,即局限期和广泛期,前者仅局限于胸腔一侧,后者则扩散到胸腔以外至身体其他部位。并且,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高侵袭性癌症,广泛期SCLC患者的平均五年生存率不到5%。在中国,对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将依托泊苷、加上顺铂或卡铂、以及同步放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二线或以上情况下,则推荐使用拓扑替康、伊立替康及进行临床试验入组治疗。小细胞肺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各类药物;其目的在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缓解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
二、中国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发展背景
小细胞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截至202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2亿,占全国人口的15.6%;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中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的增加,促使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
三、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
产业链来看,上游为原材料与设备供应环节,涉及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药用包材、制药装备等;中游则是药物研发与生产环节,药企主要负责药物的研发、临床试验、产品注册以及大规模生产等;下游为销售环节,涉及医疗机构、药店、电商平台等。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下游分析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病历总数的15%,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小细胞肺癌具有倍增时间短、侵袭性高、早期易转移等特点,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确诊时处于广泛期。近年来,我国小细胞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小细胞肺癌发病人数约为16.35万例。
四、全球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现状
尽管小细胞肺癌在初期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大部分患者易在短时间内复发及耐药,且疾病通常在一年内复发,五年生存率极低,复发SCLC患者往往预后较差,且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当前,传统化疗药物尚未在小细胞肺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免疫药物等的出现则打破了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僵局,联合治疗或能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2023年,全球小细胞肺癌药物市场规模约为41亿美元。
五、中国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重点企业
复宏汉霖是一家国际化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已有6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4款产品在国际获批上市,5个上市申请分别获中国药监局、美国FDA和欧盟EMA受理。当前,复宏汉霖已获批上市产品包括国内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欧洲商品名:Hetronifly®)等。2024年,复宏汉霖营业总收入为57.22亿元。
六、中国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未来展望
未来,免疫治疗药物与化疗药物、靶向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或将更加精细和普遍,小细胞肺癌药企将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去探寻最佳的联合用药组合、用药剂量、用药顺序等,以实现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同时,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有望借助精准医疗手段,依据患者个体的基因特征、肿瘤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为不同患者量身打造专属的联合治疗方案,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治疗模式。此外,国内药企和国外药企、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会更加频繁,或将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共享临床试验数据等,并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加速小细胞肺癌药物的研发和推广,进而有助于国内药企接轨国际市场。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小细胞肺癌药物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