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储能电池产业概述
1、储能电池的定义及分类
储能电池是一种用于存储电能的设备,它可以在电能过剩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等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将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以实现电能的存储和灵活分配。储能电池能够起到平滑电力输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备用电源等领域。
2、储能电池行业发展历程
储能电池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意大利科学家奥索里奥·伽利略·伽利雷发现了电化学效应,为储能电池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更高效、更稳定的储能电池技术。例如,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加斯东·普朗克尔首次提出了铅酸电池的概念,并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款铅酸电池。铅酸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储能电池之一。
二、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2016年后,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电池行业迎来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中国发布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政策,为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扶持。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储能电池行业产业链
储能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涌现和完善,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储能电池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材料及设备、中游电池制造及系统集成安装、下游应用三个主要环节。上游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下游主要是储能电池的应用领域。
四、全球储能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1、全球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00GWh,较2020年增加了273GWh,2020-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6%。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度增加,以及电力系统对储能需求的提升,储能电池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1400GWh。
2、全球储能电池行业出货结构
从储能电池出货结构视角分析,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中,表前储能占比达78.3%,表后储能占比18.3%。近年来,二者出货量均显著增长。表前储能电池出货量从2020年的15GWh,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235GWh;表后储能电池出货量也从2020年的12GWh,增长到2024年的55GWh,显示出储能市场的强劲发展态势。
3、全球储能电池行业市场区域分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储能电池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储能电池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从储能电池出货的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是储能电池最大市场,出货量占比达51.0%,美国出货量占比为26.0%。
五、中国储能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储能电池市场实现了迅猛且高质量的发展。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深入践行,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2020年的12GWh起步,到2024年已攀升至153GWh,短短四年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7.4%,这一数据彰显出中国储能电池行业蓬勃的发展生机与巨大潜力。
六、储能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均为中国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其中,宁德时代出货量达74GWh,全球市占达40%。在出货量前十企业名单中,中国企业占据8个席位,8家中国企业的储能电池出货总量达160GWh,占比达89.2%。
七、储能电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应用场景多元化
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落地实施,新型储能应用将从电源和电网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两个维度实现多元化发展。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新能源配储应用场景,电动飞行汽车、电动飞机等低空经济相关交通电动化场景,“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等车网互动场景,都将迎来新的市场机会。
2、技术迭代加速
大容量电芯已成为储能产品的主要迭代方向。多家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已推出500Ah+的大容量储能电芯,并计划进一步加速大容量储能电芯的研发和量产。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铺开。钠离子电池已迈入商业化应用阶段,而固态电池则因其高安全、长寿命等特性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