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类流通行业发展概况
酒类流通主要是指酒类商品从生产领域向销售领域的流动流程,包括采购、储运、批发、零售、宣传以及服务等与此有关的系列活动。酒类流通发展阶段靠后,整合趋势明显。复盘来看,我国酒类流通行业整体来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在不同阶段中,流通端相对生产端的地位变化的背后是行业内在驱动逻辑的变化。
二、酒类流通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政策导向明显利好,培育千亿级酒类流通企业目标远大。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且规范流通企业发展,注重酒类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查处白酒销售流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2017年商务部发布“十三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模式创新、融合发展的新型酒类流通体系,推动建成全国追溯查询系统并覆盖60%的酒类流通企业;2021年发布“十四五”期间促进酒类流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培育千亿级酒类流通企业1家,百亿级酒类流通企业5家,50亿级酒类流通企业10家。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三、酒类流通行业现状分析
1、市场规模及细分市场占比
我国拥有悠久的酒类消费历史文化,酒是中国社交礼仪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近年来我国酒类流通市场经历过几次大型变革,但整体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我国酒类流通市场规模约1.1万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分不同品类来看,白酒是占比最大的品类,2022年市场占比达65.93%,啤酒和葡萄酒依次位列第二、三位。
2、企业经营业态
整体酒类流通行业碎片化程度高、分散化发展,零售终端多以单体店形式存在,后续集中度提升及整合趋势明显。从我国酒类流通企业经营业态看,目前仍然是零售类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餐饮企业、批发企业也占据一定比重。
四、酒类流通行业产业链分析
1、结构示意图
酒类流通行业的产业链条包括其上游生产商、中间环节即酒类流通企业、下游环节即消费者三大主体。酒类流通上游主要由白酒、葡萄酒、黄酒、啤酒等各类酒类生产企业构成。这些企业是酒类产品的源头,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产品基础;中游为酒类流通环节,细分结构较多且复杂;下游以消费者为主体,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等因素对整个酒类流通产业链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上游
白酒行业目前已经进入挤压式发展。我国白酒产量自2017年以来逐年下降,进入去库周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国内白酒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缩减33.1%,2024年1-9月白酒产量为298万千升,同比减少2.8%。白酒缩量幅度扩大,预计未来仍将延续下行趋势。
五、酒类流通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连锁模式
连锁模式多元化,创新高效为主线。过去酒类连锁企业以华致酒行、壹玖壹玖为代表的传统团购型连锁为主,亦存在深耕当地区域的区域连锁如酒便利等。近几年新型连锁模式不断涌现,如以歪马送酒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型连锁,以肆拾玖坊为代表的社群型酒业连锁。同时,上游酒厂为进一步触及消费者、加强消费者培育与品牌建设,茅台、五粮液等均开设专卖店。
2、重点企业
华致酒行是全国领先的酒类流通商,成立于2005年,具备极强的全国化深度分销能力与产品品牌运营能力,长期随着流通行业复杂度提高有望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2023年,华致酒行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2019-2023年CAGR为28.3%。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酒类流通,分品类来看,白酒贡献了最多营收,2023年公司白酒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93.98%。
六、酒类流通行业发展趋势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酒类产品不断推出新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今,从高端白酒到平价葡萄酒,从传统酿造到新型发酵技术,酒类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酒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酒类产业的跨国合作日益频繁。国内外的酒企通过技术交流、品牌合作等方式,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这不仅为酒类产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促进了酒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