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计算单元能模拟电子神经元和突触行为,或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超高效计算单元,能够模拟电子神经元和突触行为,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项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半导体行业领先公司的广泛关注。

资讯64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电子神经元和突触是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与传统的计算机不同,这些系统能够在同一位置处理和存储数据,避免了传统计算机在内存和处理器之间传输数据的时间和能量消耗。然而,使用常规硅晶体管实现电子神经元和突触需要连接多个设备,每个神经元至少需要18个晶体管,而每个突触则需要至少6个晶体管,这导致它们比单个晶体管大得多,成本也更高。
团队找到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在单一的传统硅晶体管中复制神经元和突触的电行为特征。通过将体端子的电阻调整到特定值,产生一种名为“冲击电离”的物理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电流峰值与电子神经元激活时的情况相似。此外,通过设定不同的体端子电阻值,晶体管能够在栅极氧化层中存储电荷,其电阻会随时间保持,从而模仿电子突触的行为。这意味着只需选择合适的体端子电阻,晶体管就可以作为电子神经元或突触运行。“冲击电离”这一现象通常被视为硅晶体管的一种故障机制,但研究团队成功地控制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技术。
这项发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电子神经元的体积缩小至原来的1/18,突触缩小至1/6,对于包含数百万个电子神经元和突触的人工神经网络来说,这代表了一个巨大的进步,意味着能以更低的能量消耗处理更多的信息。
此外,该团队还设计了一种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的单元——神经突触随机存取存储器,支持在神经元和突触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提供了制造过程中的高度灵活性,因为这两种功能都可以通过一个模块实现,无需对硅进行掺杂以达到特定的基板电阻值。
值得注意的是,团队使用的晶体管基于传统的180纳米节点技术,不需要最新的高端制造工艺。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技术上的创新,也为未来的计算技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受蜜蜂启发,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受蜜蜂启发,研制出一款飞行机器人。它直径不足1厘米,重量仅21毫克,是目前世界上实现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将用于人工授粉、探索管道内部微小空间或其他复杂环境。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