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以及欧空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来自该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揭示了古银盘的空间结构演化,发现现存最古老的银盘结构成分起源于约135亿年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杂志。
像银河系这样同时具有盘和晕的漩涡星系,是先形成盘还是晕?这是理解星系如何起源和早期宇宙环境的关键问题。过去的观测发现,绝大部分银河系外盘星系的年龄小于110亿年,而对于银河系,长期以来人们也普遍认为,银晕是银河系最古老的结构,而银盘则晚于银晕,于大约100亿年前形成。
此次,科研人员详细重构了银盘恒星的空间分布结构随年龄的演化信息,首次发现年龄为130亿年-135亿年的极古老恒星,其空间分布仍呈现出清晰的盘结构。“这说明古银盘在宇宙刚诞生不久的数亿年内就已经开始形成,并且在后续130多亿年的星系演变过程中得以幸存下来。”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向茂盛解释。
对于这一极早期形成的古银盘成分,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盘古”。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盘古”的恒星质量约为20亿倍太阳质量。“该质量远大于早期银晕的恒星质量,表明‘盘古’可能为极早期银河系的主导结构。”向茂盛说,这项研究对深入理解星系和宇宙的早期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