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曾致力于成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天然气,正面临发展环境的新变化。
天然气虽是化石能源中的清洁能源,但在减碳方面,相较新能源却不具优势,未来产业将何去何从?
在中国石化近日主办的天然气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给出了各自的意见。
“十四五”时期天然气仍是碳减排重要抓手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国内能源行业将全面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非化石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是大势所趋。
作为化石能源主要成员之一的天然气,一方面面临碳减排的挑战,一方面具有稳定、清洁等优势。
在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天然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低于煤炭,以往其对于大城市环境改善的贡献值得肯定。
“从供暖的角度来看,北京市采用燃气中心替代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有效降低了城市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取暖。”
在我国实现碳达峰之前,天然气仍将是国内能源体系碳减排的重要抓手。
“‘双碳’目标下,天然气是替代煤炭、石油的主要能源之一。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桥梁’,消费可能在2040年左右达峰。”
天然气是我国唯一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化石能源。“十四五”时期,天然气基本上可以做到惯性发展,用气需求会保持一定增速。
有关部委公布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判断。据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介绍,2021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旺盛,同比增长21.2%,较2019年同期增长23.5%,两年同期平均增长11.1%,基本达到“十三五”年均增长水平。
支撑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将成为天然气产业重要选项
就未来发展方向而言,支撑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将成为天然气产业重要选项。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未来随着大比例波动性新能源电源接入,我国新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调峰将面临更大压力。
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量渗透率已超过9%,当新能源发电量渗透率达到10%以上时,现有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灵活性将难以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的需求,应提高包括源、网、荷、储在内的系统灵活性。
“气电单位碳排放是煤电的50%左右,是调峰电源的重要选项。”在“双碳”目标下,天然气可以成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在这一背景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董秀成认为,后期天然气下游利用产业存在一定发展空间,但可能会逐步走向以发电为主,作为电网运行安全和稳定的调节器。
考虑到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特点,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专家预计,未来我国新增气电将重点布局在西气东输沿线地区,以及价格承受力较高、气源落实情况较好的中东部沿海地区。
此外,田磊认为,基于可再生电力的氢能路线将在未来的工业、交通和发电部门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支撑未来非化石能源发展及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条件。而天然气制氢是碳排放量最低的化石能源制氢工艺,在撬动氢能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潜力成为培育氢能产业链的优先支撑。
“双碳”目标下天然气产业发展仍存难题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提出,在“双碳”目标下,天然气产业要取得长足发展,仍存在一些难题待解。
在价格方面,气电发电成本依然较高,这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业发展。
从论坛上了解到,当前,我国各地发电气价在每立方米2.2到2.7元左右,在这一气价水平下,我国典型地区燃气电厂发电成本约每度电0.56到0.58元,其中,燃料成本占比约为70%到75%。
“由于气电上网电价相对较高,‘十三五’期间发电小时数仅维持在2600到2800小时的较低水平。”
在供应方面,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天然气产业应主动在增供应、降成本、活价格等方面多下功夫。”
在政策层面,注意到,针对天然气产业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在多措并举推动解决。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暂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暂行)》,这标志着管道运输价格管理的新办法正式落地。
“管道运输是连接上游供应和下游消费的关键环节,新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管输服务公平开放、收费公开透明,为上下游市场主体有效衔接和公平竞争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天然气资源流动。”
在天然气增供方面,国家能源局近日组织召开了2021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和投资力度,积极培育油气增储上产新动能,形成各方面共同支持油气增储上产工作的强大合力等。
下一步,我国还应加快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能源市场体系建设,让气电等灵活性调峰电源的价值,在交易价格中真实体现;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多方拓展天然气供应渠道,加大对生物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