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重庆2000亿母基金来了深度

重庆迎来浩浩荡荡的一波投资人。

今日(5月19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成立大会暨投资峰会在重庆举行,正式宣告成立产业投资母基金。投资界获悉,此次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2000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认缴出资800亿元。

资讯9

峰会现场,几乎半个创投圈都来了——中金资本、高瓴、红杉中国、达晨财智、深创投、IDG资本、君联资本、春华资本、基石资本、招银国际、前海方舟、同创伟业、东方富海、毅达资本、国科投资、中科院创投、华盖资本等数百余家投资机构集结,阵容庞大。这是重庆创投史上最热闹的一幕。

曾几何时,偏居西南一隅的重庆在创投圈存在感较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几乎踪迹难寻。直到近年硬科技爆发,重庆凭借着制造业的沉淀开始迎来了一波波VC/PE投资人。正如这一次,达晨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带着团队来到重庆,在他的印象中,“这里制造业项目依然是估值洼地”。

2000亿母基金诞生

重庆,力拼6000亿元基金群

2000亿,重庆如此大手笔震撼创投圈。

具体而言——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由重庆渝富控股集团、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重庆高新开发建设投资集团、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作为LP出资组建。

其中,重庆渝富资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母基金GP。资料显示,渝富基金公司成立于2014年,系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专业化基金管理公司,重点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国企改革、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等领域开展投资。目前,渝富基金公司累计发起设立基金超30支,累计基金规模1700多亿元。

据悉,本次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从整合组建到通过中基协备案,历时不到两个月,体现了重庆速度。投资界了解到,该母基金在投资运作方面具备以下四大特点:

突出重点领域,聚焦重庆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与头部投资机构、产业方共同组建子基金群;突出重点企业,主要关注有意到重庆发展的市外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重庆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创型企业、拟上市企业、制造业产业生态链关键环节等重庆企业,以推动重庆产业强链、扩链、补链、延链。

突出放大撬动功能,母基金通过成立行业基金、区域基金、专项基金进行投资或者进行直投;子基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放大基金规模,为企业提供资金赋能。通过资金撬动,力争总规模放大至6000亿元基金群,并带动超万亿元重庆先进制造业投资,进而推动一大批战略新兴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落地生根,为重庆产业发展强基、提速、赋能;突出市场化运作,管理费、超额利润分配以及项目定价、估值、退出等按市场化规则运行。

更进一步看,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运作。其中,战略性重大产业项目一般采取直投和专项基金投资模式,市场化项目一般采取组建子基金模式。市场化子基金主要分为行业基金、区域基金、专项基金三类。

值得一提的是,该母基金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不单纯强调高收益,追求合理收益;不强调做GP,强调产业赋能能力。

至于GP关注的返投方面,该母基金重在强调项目落地重庆,不要求高比例返投。行业基金、区域基金返投分别不低于母基金对其出资的1.2倍、1.5倍。对于投资招商市外企业的总部或上市主体迁入重庆的,可奖励返投额按双倍计算。

其实,在该基金发布之前,已经有不少GP听到一些风声,密切盯着重庆的进展。多家人民币基金投资人坦言,一直对重庆很感兴趣,今年已经多次出差重庆,寻找落地基金的机会。下一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将广泛征集产业发展合伙人,积极向投资机构伸出橄榄枝。

半个创投圈去了重庆

“最近几年,总是可以看见投资人去重庆的动态。”就职于北京一家VC机构的袁辉直言。在这之前,袁辉从未关注过重庆的科技项目,也没有想过去重庆看项目。

“本土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偏少,国有投资平台占比较大,整体投资氛围远远不如东部沿海城市,这曾经导致外界对重庆本身产业优势缺乏一定认识。”袁辉认为,在过去的互联网时代,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自然而然地被一众主流风投机构忽视。

但今天,硬科技大潮席卷而来,青睐重庆的VC多了起来。“在跟重庆当地接触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务实。”险峰长青管理合伙人赵阳回忆,早在2018年,险峰就开始与重庆合作,陆续招引了魔方卫星、找钢网、云丁、GOSO、小医配齐等10余家科技公司。

在大家的依稀印象中,以前重庆企业主要是传统制造企业,很少有科技创新企业。但是这几年,情况渐渐发生变化,不少北上广深的VC纷纷来重庆看项目。

其实早在2015年,重庆市就设立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向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1月,重庆和四川10家国企协作联动,共同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国家和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培育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

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3月,重庆市两江新区设立200亿元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聚焦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引导,力争撬动社会资本打造600亿基金集群。

至此,重庆创投蔚然兴起。这里有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2月末,重庆辖区共有16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共管理基金638只,私募基金规模保持稳健增长,管理规模1815.09亿元,比2022年2月增加了13.9%。

同时,重庆也积极走出去,开展主导产业招商,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方设立驻外招商联络处。

今天现场举办签约环节,渝富控股集团与一众投资机构、产业企业、金融机构完成签约,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智能终端和装备、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领域。

其中,参与签约的投资机构包括:安和资本、达晨财智、高瓴投资、国科投资、红杉中国、洪泰基金、君联资本、临港集团、清科集团、前海方舟、深创投、新微集团、毅达资本、中金资本、招银国际资本、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中信投资控股、中信建投资本;产业企业包括:峰米科技、巨湾技研、赛力斯集团、奕斯伟集团、中储国能;金融机构包括:国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银行;场面壮观。

为何是重庆?

一座城市的产业之战

提起重庆,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数不清的魔幻高楼。而投资人则会下意识地想到,这里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摩托车之都”。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重庆至今坐拥着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中国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2022年,重庆市GDP达到2.91万亿元。

不过,重庆也有自己的困扰——作为制造业重镇,重庆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良好,但目前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落地的层面,而非研发引领,整体科技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仍然相对落后。新华社曾引援了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2月,重庆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000家,同比增长24.3%,与北上广深四市3.7万家、2.2万家、1.2万家、2.9万家的体量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如何破局?如果重庆一直靠着传统制造业,VC/PE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出手,自然很难带动当地的科创氛围。于是,重庆这几年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出了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同时,也将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曾在一次会谈时指出,重庆城市承载力强、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空间广阔,正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更早之前,国内多家头部VC/PE曾带着团队走访了一圈重庆企业。他们的感触是,重庆投资的硬条件软环境比较不错,希望重庆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可以打造出龙头企业,至少是中国龙头企业,甚至是全球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吸引很多企业到重庆来。

与重庆打了多年交道,险峰旗云管理合伙人王云海还提到一点:“重庆有足够的空间吸纳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譬如,重庆市统一规划布局的重点生物医药聚集区——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园区,都配套了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

“有空间、有硬件,有软件配套服务,就可以很好地把金凤凰吸引过来,进而把产业聚集起来。”据了解,有医疗公司也曾主动地了解重庆的招商政策,打算在当地建设制造中心或分公司。

即便如此,相比于其他城市,重庆的创新创业氛围仍然不够浓厚,一些产业供应链尚不完备。对此,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李文飚曾提议,需要建立差异化的重庆模式。“其实重庆有很多产业积累,特别在整个制造应用这方面,汽车行业也非常强,可以围绕已有的产业去布局,建立一个小的‘内循环’。”

还有另一个挑战摆在眼前——人才储备方面。时至今日,重庆的智能产业人才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在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智能人才供给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战略型”“领军型”人才的缺口较大。

为此,重庆一边重点加强对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校的扶持力度。同时,重庆积极引进了50家国内外一流大学大院大所、2900余名高端科研人员,组建了院士团队25个,获批市级高端研发机构21个、市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个。

其实在不少创业者眼中,重庆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更容易让初创公司存活下来。“北上广深都是被重度开发过的城市,创业起步的门槛非常高。而初创企业需要包容的环境,才能活下来并扎下根。”在深圳工作了多年的王角,决定今年在重庆开始创业。

长风万里,这方土地正在雄起。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上海基金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上海基金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发展分析、营销分析、企业状况分析、前景展望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