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启动的重要创新领域

1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启动的重要创新领域,成为各个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已加大5G商用化、高端设备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推进互联网行业与工业制造的融合发展,适应智能化社会和工业化竞争环境。工业互联网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连接融合,与国家所规划的“制造业强国”目标一致,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所言,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也是互联网延伸、创新和发展的新战场,成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的坚强基石。

《工业互联网浪潮》一书展现了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成果,系统地梳理了从工业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布局到工业互联网的前沿科技应用,不拘泥于复杂的工业互联网理论体系,基于最新实践成果,把握住了工业互联网科技成果落地的现实条件、远期规划和技术解决方案。本书涵盖工业互联网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系、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工业互联网的竞争格局、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布局、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的科研探索以及前沿的发展案例,极富启发性。

大众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认知和理解仍有待深化。一方面,由于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5G、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等消费互联网领域更为集中,培育的消费互联网习惯更早,而工业互联网则主要是基于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开发领域,与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更加复杂,涉及到高端前沿科技,距离大众比较遥远,还未能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对于未来的生产制造、工作方式等带来的深刻变化。因此,本书起到了很好的普及作用。如本书所揭示的,工业互联网开启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技术引擎。

当前世界已进入到万物互联的工业4.0时代,从蒸汽机、电气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连接、数据、智能成为工业4.0最明显的特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深化,消费互联网逐渐深入到工业互联网,我国开启了建设高速信息公路、互联网发展的高峰,这不仅得益于中国经济长达数十年的中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而且植根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抓住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机遇。本书特别强调,继信息化和工业化之后,智能制造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而推进工业互联网落地的较好方式,是通过工业云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建立起一个云链混合、面向未来的分布式智能生产网络,对制造业商业模式进行整体重构。

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增长速度高达11.28%,增速在全球主要工业国家中排名第一。未来,随着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加速,特别是“新基建”的大规模投入,各地产业升级和制造业智能化均处于有利的政策环境。中国5G商用化速度也在加快,走在世界前列,在大飞机、机械、电网等重点领域均有突出成果,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技术解决方案等进入到新层次。本书也探讨了工业互联网的新型消费模式,C2M、C2B等开启了个性化与大规模生产的融合,消除中间环节,消费者直连工厂,这些构成了未来数字化经济与工业互联网的创新。

当然,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深思熟虑。一是工业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和投入。大型企业和政府投资能够承担巨大的科研投入,而中小企业则面临较高的改造成本,在融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自身的技术升级,在其中的技术支持、生产智能化如何实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二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新的技术还处于研发和试验之中,部分技术还不算成熟,安全风险、技术短板都是不可忽视的,如何确保技术可行,安全保障是关键。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比通常意义上的安全范畴更大,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本书详细分析了工厂网络改造的技术流程,包括TSN技术、企业云、无线技术等成熟应用,工业APP则成为制造企业平台体系的“头雁”。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层级平台、工业大数据等植入先进制造企业,促进企业生产流程优化,助力企业实现精准营销,同时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能力。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工业互联网体系,制造业将是支撑起整个工业互联网大厦的核心,也是实体高质量发展最为坚实的力量。正如本书强调的,工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伟大成就的自然延续,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崭新开篇。应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科研与应用,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抓住主动权,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发展与领先企业分析、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及竞争力、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