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但家长们却十分忐忑,“究竟还能不能补课了?”一位“海淀妈妈”在沟通时,第一句就是这个问题。这源于近日网上一则关于教委“三不”规定的传言,即“暑期不许补课、教育培训机构不许上市、课外教育公司不许做广告”。
受该传言影响,北京时间5月25凌晨美股收盘,中概股教育公司集体大跌,其中,美联国际教育跌32.34%、朴新教育跌22.44%、精锐教育跌12.2%、洪恩教育跌9.93%。
5月25日午间,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海淀教委”)发布辟谣声明称,“网传‘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开会,教育机构暑期不许开课’的消息,不属实”。
消息一出,A股、港股教育机构股价止跌回升,新东方在线、思考乐教育、中国东方教育等公司股价翻红。
监管政策密集出台
5月23日,海淀教委组织部分培训机构,召开了资金监管和规范办学工作会,对培训机构的收费、广告、宣传、资金监管、合同、疫情防控等工作再次提出要求。5月24日网上出现的“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开会,教育机构暑期不许开课”等不实消息,系某培训机构员工将其内部沟通群中部分聊天内容未经当事人许可外传所致,该机构及当事人并未参加5月23日的会议,其聊天内容系个人分析和推测,并非海淀教委官方发布,当事人现已报案。
海淀教委再次明确,将持续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严肃查处,确保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5月2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也被称为“双减”。与以往的减负措施相比,“双减”的最大亮点在于务实,不再片面强调校内减负,而是追求整体减负。
此次深改委发声是对“双减”常态工作的进一步强调,未来预计将强化既有意见和行政规定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相关资质、办学能力、收费政策的检查。
5月21日晚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及存管提出明确要求。
教培机构内卷
近年来,国内K12教育行业飞速发展,衍生出课后辅导、素质教育、英语培训三大细分赛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2019年,我国K12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接近30%,2019年中国K12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其中课后辅导细分市场占比约六成。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教育机构经历短期大规模停课,市场规模缩水至4000亿元。
课外辅导产业的蓬勃发展折射出中国家长的焦虑。一方面,很多家长有不甘落后的心态,希望报培训班提升孩子水平;另一方面,很多双职工家庭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学习,相较于其他业余活动,课外辅导班可以直接提升孩子考试成绩,减轻家长负担,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孩子去上辅导班更省心;同时,过去一年线上课程发展已经成熟,很多寓教于乐的模式也受到孩子的喜爱。
“过去两年,教育行业内卷严重,为了拉新获客,机构砸下海量资金参与营销战,破坏了原本正常的行业秩序,随处可见的广告也让家长处于焦虑状态。从2021年的政策导向来看,教培机构资质、收费、内容收紧是一大趋势,尤其是针对K12领域,势必会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这可能会使部分企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全行业健康发展的。”教培机构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规范。
“过去几年,教育公司的暑期营销战趋于病态,2021年暑期,营销战或将偃旗息鼓,各大机构的营销策略也将回归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