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安全新规发布,新增热扩散后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要求

动力电池安全新规对外征求意见,新增热扩散后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要求。

5月27日,工信部网站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称新版《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7月27日。

现行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下称2021版安全要求)于2021年开始实施,是国内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之一。

工信部发布的新版《意见稿》编制说明中称,通过对近年来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行业对于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失效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必要对2021版安全要求修订完善,提升安全要求。

新版《意见稿》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负责修订,该项标准的计划实施日期为2026年。

新标准的修订预研工作在2021年下半年启动,起草组由宁德时代牵头,涵盖电动汽车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等,于2024年4月形成征求意见稿。

相较于2021版安全要求,新版《意见稿》的一处重要调整,是提高了对动力电池热扩散的要求。

热扩散是指电池包内由一个电池单体热失控,引发其余电池单体接连发生热失控的现象。一个电池包中如果有一个电池单体出现热失控,其余单体可能会像放鞭炮一样,产生热扩散的情形。

新版《意见稿》中明确,动力电池发生热扩散时,应不起火、不爆炸。同时提供报警信号,且报警信号的发出时间应不晚于触发单体热失控之后的五分钟。

根据2021版求安全要求,动力电池在出现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的五分钟内,应发出报警信号,但并未对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作出明确要求。

工信部发布的新版《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提及,根据行业调研问卷反馈情况,截至2024年2月,受访的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另有14%的企业将在2026-2027年具备此项技术。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高级技术总监刘桂彬在接受采访时称,要求热扩散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调整,有利于从产品设计端降低动力电池自燃事故发生率。

新版《意见稿》还要求,在发出报警信号之前,以及发出报警信号之后的五分钟内,无可见烟气进入乘员舱。在2021版安全要求中,也并未包括此项规定。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故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但目前尚未有自燃事故数量的权威统计发布。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企业竞争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发展趋势与投资规划建议研究、发展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