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8月31日,中共广东省委举行“中国这十年·广东”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作主题发布并回答提问,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有关提问。
王伟中在主题发布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广东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在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擘画美好蓝图,给予广东最亲切的关怀、最有力的指导和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王伟中表示,这十年,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他表示,广东形成并不断完善“1+1+9”工作部署,经济实力实现连年跃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广东将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万亿元,连续跨过7个万亿级台阶,经济总量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
十年GDP翻倍
回首十年,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在催动经济发展上无疑创造了多个“奇迹”。2012年至2021年,广东全省GDP从5.7万亿元翻倍提升至12.4万亿元,人均GDP也从5.23万元增长到9.83万元。
其中,制造业是广东发展的根基。从发布会获悉,目前广东全省工业增加值已达4.5万亿元、占全国1/8,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数字经济规模达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广东新旧动能转换做得很好,无论外部市场怎样变化,内部仍在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挖掘出来,引导消费,形成订单,真正打通了新兴产业的生产消费链条。
具体来看,强化重大项目的区域错位布局或是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策略之一。
过去十年,广东根据各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珠三角核心区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支持沿海经济带打造绿色石化、绿色钢铁、海工装备等临海产业集群,同时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近五年,660多个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在广东省东西两翼密集落地,比如总投资超过100亿欧元的湛江巴斯夫项目,目前已经通过巴斯夫公司最终投资决策,很快将全面开工,计划今年投资超过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支撑广东经济底座的工业产业外,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广东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过去十年,广东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其中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文化新业态全国领先,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若干个千亿级文化新业态集群。目前,广东全省已拥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近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9%,占全国总量的13.8%,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十年结出丰硕成果
十年来,广东携手港澳推进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2.6万亿元。
在协同创新方面,广东携手港澳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港澳共建20家联合实验室,推动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面向港澳开放,未来将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探索形成“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港澳服务”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同时,广东加快推进与港澳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规则机制衔接。“轨道上的大湾区”逐渐形成,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等相继开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湾区通”工程建设中,“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方式也被探索和确立,1万多家港澳企业通过便利途径实现登记备案,31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广东全力支持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
深圳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跑出新速度。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四位,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46%。
这十年,广东坚定扛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职责,牵引带动全省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广州南沙的战略平台展现出蓬勃生机。横琴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双15%”的优惠政策积极促进人才引进,前海合作区已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南沙今年6月也获得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部分等支持政策。
“广东的供应链产业链比较完整,在上中下游的研发过程都能找到配套企业,广东正在进行城市群协同,推动区域融合,避免了城市产业的重复布局,找到最大公约数,发挥城市的优势,有效利用资源。”林江说。
着眼绿色创新,推进高质量转型
走过十载,广东经济体量已实现大幅飞跃,逐步迈入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期,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向下一个十年,经济大省如何巩固优势再出发?
“创新”和“绿色”或成为两大关键词。十年来,广东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广东正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广东路径关键要在科技资源统筹、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进行精准改革以及加快与国际科技规则标准对接,实现科技要素高效流动。
去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3800亿元、十年增长超过2倍,占GDP比重3.1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十年增加8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周永章表示,当前阶段,经济转型升级是大趋势,其中涌现出许多新方向,除产业信息化、数字产业化等,绿色低碳也是未来重要转型趋势之一。
据介绍,2021年广东省能耗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单位GDP能耗强度位居全国第三低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此外,广东也正大力促进产业链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作为广东石化产业链下游企业,广东宏瑞能源财务总监郑子豪表示,2020年5月宏瑞能源启动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于2022年6月完成验收。
“实施方案带来经济效益2435.92万元/年,同时还实现年减少NOX排放52吨、年节电7.4万kWh等环境效益。”郑子豪说,实施方案在提高宏瑞能源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聚焦广东下一阶段的绿色发展路径,周永章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新战略,未来落地还需要很多支持,“包括技术体系支撑,除机器设备等硬件投入外,人才资源投入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