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展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如何借助会展机遇实现“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会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展示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

春节刚过,各地一系列会展活动陆续拉开帷幕,展现出“开门红”的势头,并有望延续为“四季红”。例如,2月15日至17日,第三十一届迪培思(广州)国际广告标识及LED展成功举办;2月19日至20日,2025中国高端饮品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月20日至2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眼镜业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2月21日至24日,中国国际汽车服务用品及设备展览会将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量稳质优,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展会展览等平台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出海”开辟渠道,为高质量进口产品提供展销机会,有助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会展业已成为各地推动经贸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国会展业也迎来蓬勃发展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分析2024》显示,2024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844项,总展览面积1.55亿平方米,其中展会数量与2023年基本持平,展会面积同比增长10.1%。

上海星图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举办展会可以为海内外企业提供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有助于增进海内外的了解、交流与合作,促进贸易往来,从而赋能国民经济发展。举办国际展会还可以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姿态与经济产业发展的成就,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此外,规模大、频次密、规格高已成为我国会展业的关键词,充分展现了会展经济的旺盛活力。

“当前的会展展览功能已多样化,市场化程度较高,新产品展销展示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市场活跃度和产供链的连通性,有效促进了供需衔接和可持续发展。”刘向东说。

那么,如何借助会展机遇实现产业、企业和城市的同频共振,将展会“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付一夫认为,举办展会为海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助于增进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同时,展会还能带动展位租赁、广告宣传等行业的收入增长,并有效拉动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相关领域的消费,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举办展会还能提升我国及举办城市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助力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会展(MICE)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会展(MICE)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产业配套/衍生商业发展分析、企业发展及业务布局案例研究、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发展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