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两年内,石化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的可能性不大。” “石化行业预计将于‘十四五’(注:2021-2025年)末期进入全国碳市场。”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拉开帷幕,发电行业作为首个高耗能行业被纳入市场。按照规划,在“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另外七个高耗能行业也将逐步纳入该市场。
北京中创碳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亮也持相同观点。预计石化行业将于2024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是第三批被纳入市场的高耗能行业。预计第二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是钢铁和水泥行业。
若按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过2.6万吨当量为纳入门槛,石化行业估计将有2300家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
这其中将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下称“三桶油”)等大型国有石化企业,以及荣盛石化等大型民营石化企业。
广州期货交易所商品事业部陈宣辰在上述会议上指出,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国内工业总排放的10%-20%,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
全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期(2019-2020年)纳入2162家发电企业,这其中已包括了约30家“三桶油”的自备电厂。预计后续八大高耗能行业全部被进入全国碳市场后,纳入企业的数量将增至8000-10000家。
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合伙人洪晟认为,若石化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将有机会利用碳市场创造更多价值,比如企业可以开发零碳新产品,推出新的业务条线,同时扩大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领域新兴技术的布局。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年和2022年)的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意见稿,该方案针对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
相比于首个履约周期,第二个履约周期的碳配额总量收紧了10%以上。个别配额缺口过大的控排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履约压力。
碳排放配额是全国碳市场现阶段唯一可交易的产品。除碳配额外,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控排企业能在履约期抵消碳排放配额的补充机制。据生态环境部规定,控排企业使用CCER抵消的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由于国家暂缓了CCER项目的备案申请,目前CCER的存量仅数百万吨,但从长期来看,CCER的市场需求量很大。
据其估算,按照全国碳市场和试点碳市场的规模来看,近一两年,CCER需求量预计能达到1.5-2.5亿吨/年。未来随着更多高耗能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CCER需求量将逐步增加至4-6亿吨/年。
截至11月15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57.5元/吨,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8亿吨,累计成交额为86.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