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牧业的公斤奶生产成本出现上涨 大小牧场境遇不同

2021年以来,国内原奶产业正在面临新一轮成本上涨的压力,但大牧场和中小牧场的经营情况差距正在拉大。

3月30日,国内主要原奶企业现代牧业(01117.HK)公布全年业绩,净利润同比增长32.3%。在业内看来,中小牧场在牧场管理、利益保护机制等多方面存在不足,等待行业的或是新一轮整合。

成本上涨拐点未至

公告显示,现代牧业2021年实现收入7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32%。现代牧业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2021年现代牧业产奶量从149万吨增长至161万吨,同比提升8.1%;另一方面,奶价也从2020年的4.13元/公斤提升至4.41元/公斤,同比增长6.8%。

2021年以来,国内原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在过往调查中,部分牧场反映其2021年的养殖成本增长了约三成。

注意到,现代牧业的公斤奶生产成本也出现了上涨,从2.29元/公斤上涨至2.67元/公斤,同比增长16.6%,其中公斤奶的饲料成本提升19.2%,但整体小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1年以来,国内饲料和其他生产成本都出现了大幅上涨,特别是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了豆粕、玉米等价格涨幅超出预期。但由于奶牛单产持续提升和饲料结构的调整,以及在原料采购上的规模优势,化解了部分成本的上升。

2022年虽然国内饲料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但现代牧业1~2月的毛利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国内奶牛养殖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国内奶价依然保持着缓慢下行的趋势,也给原奶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压力,目前市场也对于国内奶价的下一步走势高度关注。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3月份第四周,国内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4.18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2%,同比下降2.6%。

驱动奶价涨跌的因素主要是受到供求关系和成本两方面影响。在供求关系上,虽然近两年国内牧场大规模进口奶牛进行补栏,但转化成产能尚需时间,因此国内原奶产能年增幅约在7%。虽然这一增速高于国内乳制品消费5%的增幅,但考虑到国际原奶减产价格高企,以及国内乳企越来越多使用本土鲜奶生产产品,实际国内牛奶消费增速会高于预期。同时,原奶成本高企的问题可能到2022年7~8月份才会看到拐点,短期内奶价还将在高位平稳运行。

大小牧场境遇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行业波动中,中小牧场经营状况和大牧场的境遇并不相同。

从2019年开始,由于上游原奶行业供给不足,下游乳企在大规模自建奶源的同时,也对行业中的大型牧场进行了一轮“抢购”,蒙牛收购了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原奶企业,伊利则收购了赛科星、中地乳业等,新乳业收购了夏进乳业等。到2021年底,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牧业公司基本被下游乳企瓜分。

了解到,在本轮行业波动中,下游乳企对所收购牧场的定价往往采用成本定价法,因此受冲击较小,但中小牧场本身并没有完备的利益链接机制,加上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在这一轮行业周期中受到冲击较大。

日前有奶农公开反映,称乳企依然采用“先收奶后报价”的方式,2021年1月份旺季奶价还是4.2元/公斤,但到2月初却通知1月份的奶价结算改为3.9元/公斤,导致1月份亏损。

奶价波动有淡旺季的因素,但目前中小牧场压力山大,一些牧场的收奶价格只有3.8元/公斤左右,可能还不够覆盖生产成本。当地奶协虽然也制订了原奶收购指导价,乳企也出席了定价会议,但并不是所有牧场都按照这一价格执行。

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此前国内奶价快速上涨掩盖了一些行业的老问题,比如上下游的利益链接机制问题。区别于国外上游原奶合作社掌握话语权,国内奶业是由下游乳企推动发展的,因此下游乳企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在奶价下行时,中小养殖企业就容易“吃亏”,要解决这一问题依然需要从国家层面去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护中小养殖企业的利益。

与此同时,2021年以来原奶行业的新变化,也在诱发行业的新一轮整合。

在2014年上一个原奶周期中,过低的奶价导致国内50%以上的牧场亏损,中小牧场和散户大量被淘汰出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14年到2019年,国内100头以下的牧场比例从54.8%减少至36%,千头以上的牧场比例则从20.2%提升至41.2%。

由于大型牧业公司的资源已经所剩无几,大乳企又把目光逐渐盯向体量相对较大的牧场资源。

据现代牧业方面透露,目前行业低谷期,公司也在寻找符合要求的社会牧场标的,通过租赁、参股或托管经营等方式进行“收编”,从而实现低成本的规模扩张。

到2024年,国内千头以上的牧场比例或达到55%,500~999头的牧场比例将提升至28%,而100头以下的牧场将下降到仅剩下8%。

本文采编:CY348
下一篇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达69万人,2025年将实现超100万人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快速壮大,规模已达69万人。国家经济职称系列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全国50多所高校建立了知识产权学院,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扩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优化层次和结构,实现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