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或将成为罕见病精准治疗有效途径 罕见病如何精准诊疗?「图」

诊断难和用药贵,是摆在罕见病患者面前的两大难题。许多人辗转数家医院却依然无法确诊;而确诊的患者往往面临着无药可医、有药用不起的绝望。

罕见病如何精准诊疗?如何更有效地搭建罕见病临床服务体系?怎么解决罕见病用药贵难题?近日第十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罕见病症、产、学、研等领域的800余名参会者齐聚一堂,从多个角度透视罕见病行业的发展与机遇。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065%-0.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据统计,全球约有7000多种罕见病,其中有八成左右是遗传缺陷所致,而中国的罕见病患者约有2000万,每年新增20万。

有报道显示,罕见病患者获得明确诊断的不到40%,平均确诊时间5年。北京大学医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史录文的课题组研究发现,35%的罕见病曾被误诊5次以上。“事实上,就算是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的认知度也不高。”中国罕见病联盟浙江省协作组主委、浙大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志英致力于罕见病研究近30年。她表示,罕见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国内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罕见病缺乏足够认识,导致诊断难、治疗难,很多患者因此耽误了治疗。

对于罕见病患者来说,求医经历大多很坎坷,首诊就能确诊的少之又少,在吴志英教授接诊的患者中,甚至有被误诊长达20年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检测为罕见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以肝豆状核变性为例,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达万分之一。该病的致病基因为ATP7B,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患者出现排铜功能障碍。

吴志英表示,基因诊断是确诊肝豆状核变性的金标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四肢抖动、口齿不清、走路姿态异常等症状,可以考虑到专业的机构进行基因检测,以便早诊早治。

不过,尽管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但对罕见病而言,仅仅依靠技术的进步还远远不够。因为许多基因和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尚待研究。即使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了基因变异,也并不表明已患上或将患上这种疾病,临床表型如何与疾病分类、遗传模式衔接,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表型,结合基因检测结果来加以判断。

上层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底层应用的落地。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基因信息的速度逐渐加快。80年代,凝胶电泳技术每天只能检测约10kb的基因数据。如今,基因数据检测量每天可达千亿kb。

2012-2020年人体基因组检测费用与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2012-2020年人体基因组检测费用与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今年3月,吴志英团队在国际神经病学顶级杂志《Brain》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揭露了COX20基因和感觉神经元病之间的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突破,令千里之外的一对夫妇喜极而泣。此前,他们夫妇带两个女儿辗转国内多家神经内科就诊,挂了20多次专家号,虽然诊断为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但致病基因不明,直到看到这篇文章,对照自己的基因检测结果,才知道致病基因是COX20。

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但是得知患者的生活能力基本不会受太大影响,夫妇俩心中的大石总算放下了。他们表示愿意参与后续的研究和临床试验。

“罕见病的精准诊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临床、科研、政策、产业等方面的共同合作。”吴志英说。

本文采编:CY32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产业链企业经营分析、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发展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