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首次交易纳入电力行业 石化行业转型迫在眉睫「图」

尽管全国碳排放市场首次交易并没有纳入石化行业,但中石化、中石油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批成交企业,旗下不少子公司都有参与首日交易。

由于石化行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按照计划,石化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也将纳入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在此背景下,石化行业转型迫在眉睫,行业分化难以避免。从行业整体来看,如果石化行业被纳入碳交易主体范围,排放配额的刚性约束和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必然会促使行业更快走向碳达峰、碳中和,行业中的企业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通过减排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产品结构的升级来中和碳交易带来的成本上升。

“两桶油”旗下多家企业参与

其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四家企业参与了首日碳交易。

此外,中石油旗下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锦州石化、中油电能参加了首日交易活动。国际事业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碳业务专业服务机构代表,在此次交易中提供了专业碳交易履约服务,保障了首日交易的顺利实施。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在8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过程中,石化行业一直是参与主力。

以广东省碳交易试点为例,广州石化、茂名石化、中海惠州炼化、建滔石化、湛江东兴石化、珠海宝塔石化等骨干炼化和化工企业几乎全部参与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碳交易经验。此外,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也成立了碳资产管理机构和团队,在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碳减排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据了解,中石化下属共有21家企业参与国家碳交易试点工作,累计碳交易额超4亿元,交易量超1700万吨,试点企业均足额完成碳配额履约任务,为进入全国碳市场积累经验。

为做好首日交易,集团从2020年开始积极筹备,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积极主动配合生态环境部的各项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此次碳交易任务,为全国碳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倒逼石化行业转型

尽管全国碳市场首次交易仅纳入电力行业,根据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除电力行业外,“十四五”期间,将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其他数个高耗能行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石化和化工行业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6.85亿吨标准煤。经测算,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左右,是我国主要排放行业之一。

将加快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色金属、建材、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影响,世界各地区碳排放量普遍减少,全球碳排放量下降至322.8亿吨,同比下降6.3%。

2013-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

2013-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

实际上,从欧盟早在2005年即启动碳市场经验来看,碳交易使得石化行业企业减排效果显著。

“全国碳市场配额首先实行免费分配,而企业配额缺口则需要通过购买配额实现履约,使得企业致力于提质增效,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促使企业竭力推动减排并不断降低减排成本。预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将首先布局,以获取生存、发展空间,将促进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将有利于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布局加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提升企业减排意识,有利于行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并将推动行业整体产业升级、优胜劣汰步伐进一步提速。

由于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减排能力有很大差距,减排能力弱的企业排放缺口会持续增加,购买排放额度会进一步加重企业成本负担,而减排能力强的企业不但不会有缺口,还可以通过交易富余额度获得收益,因此行业分化会加剧。行业龙头企业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最终结果是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截止2020年底,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26039家,其中,油气开采板块企业365家,炼油板块(生物质燃料)企业 1357家,化工板块(含煤化工)企业 22973家,专用设备板块企业1344家;行业资产总计13.82万亿,增幅为5.0%;行业总营业收入为11.08万亿元,同比下降8.7%。

2016-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2016-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本文采编:CY348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石油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石油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优势企业竞争力分析、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投资前景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