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药研发综合优势明显,举国体制提升新药原创能力,生物医药迎来机遇期!「图」

地处长三角,面向太平洋未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将对标波士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继2018年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后,上海目前正在起草新一轮的《生物医药三年行动方案》。

上海新药研发综合优势明显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完善,研发能力强,临床资源丰富,产业国际化特征明显,将发挥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明显,吸引了优秀人才和代表性的研发机构,在前瞻性、集成性部署相关大设施布局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水平较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到全国的7.4%。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3833亿元,同比增长11.6%,今年上半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1320亿元,同比增长7.3%。

上海在新药研发方面的综合优势明显,除了拥有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还拥有国际研发人才。据介绍,上海生物医药领域院士和长江学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创新药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其中也包括全球首创新药。

上海的药企中有一半左右是外资企业,全球20强的跨国药企中有17家设立了中国区总部、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比如罗氏是全球第一个进入张江园区的跨国药企,既有研发,又有生产。其他把中国总部落户上海的国际制药巨头还包括诺华和辉瑞等。在全球20强医疗器械企业中,也有超过10家企业总部进入上海,比如美敦力,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国际化的优势和特色。

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下一步目标是瞄准波士顿,“为此,我们已经加强了统筹协调的力度,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机制,比如成立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专班,专门为解决政策问题提供服务。”

最近推出生物医药行业“1+5”产业园区,来解决过去认为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落地困难的问题,满足初创型小微企业拿地需求等,同时为大、中、小、微型企业服务。

未来打造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需要回答的问题还包括,如何发挥上海的医疗资源,如何加快药品研发上市的速度,以及如何引进大项目、大基金和大临床等。

举国体制提升新药原创能力

2018年我国全国医疗卫生费用总计达到5.8万亿元,人均支出约合600美元,仅占发达国家人均医疗支出的九分之一左右,市场潜力巨大。此外,中国的创新药销售额仅占所有药物比例的2.5%,远低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以新靶标的发现、新生物标志物发现、新分子实体发现、组合药物研究、快捷成药性研究等五大科技为核心的原创新药研发大变革正在深入发展。

另一方面,未来五到十年全球将迎来工业重组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技术变革将全方位影响转化医学、再生医学、智能医疗、新材料工业、高端制造和大健康领域,对我国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很大的作用。

原创新药的发现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源头创新不足,此外科技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创新合力。要解决原创新药和原创技术缺乏的问题,需要利用举国体制,建立起国家实验室,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在近期新冠药物的研制中,上海药物所发现了三个新靶标,每个靶标完成了180万个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耗资100万至200万元。

从而提升原创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确证的核心能力。根据已经提交的规划设计,药物靶标大科学设施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包括14亿元的专用设备和6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选址在张江核心区。

生物医药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研发周期也越来越长。现在全球每年大约批准50个新药,中国占比五分之一左右,但是原始创新还是太少。未来中国新药上市将由零星突破转向密集上市,到2024年中国创新药销售额占非中药比重有望达到10%;2029年有望达到30%,规模将达7000亿元以上。

目前中国的药品市场产业规模大约是1.56万亿元,其中化学药是主体,生物医药的占比仅15%左右,增长空间还很大。

近年来新药获批数量不断增加,其中美国继续引领全球首创新药的上市,占比达40%,而中国虽然比例显著提升,但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此外,企业新药研发的投资回报率显著下降。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13家跨国大企业研发支出同比下降1.9%;另据德勤报告,全球12强药企研发投入回报率仅1.9%。陈少雄认为,这主要是市场接受度和医保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的。

从全球新药研发的投入情况来看,中国近年来加大了新药研发投入,但在全球占比仍不到十分之一。2019年中国新药研发投入816亿元(约合116亿美元),但全球的新药研发投入达1760亿美元。

上海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一方面是要加强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发挥资本的优势,在资金配置上有所突破。我们不缺资金,但是现在资金大多数都在后期进入,早期的投入较少,这是我们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高端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方面的研发和生产是引领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试剂20万种,中国只有7000种能够自主研发。未来上海应该立足长三角,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发挥长三角学科技术优势,实施强基工程,在布局高端试剂、耗材、设备等方面有所突破。

上海药企的创新探索之路

作为上海唯一进入全球50强药企排名的企业,上药集团也在积极探索生物医药的创新之路,上药集团未来的创新策略,就是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海外创新药的引进,以及加速并购。

与此同时,上药集团还希望通过加强与药物所和神经所这些科研机构的合作,加速原创从上游走向下游的转化。我们拿到一个药物分子后,18个月就能走到临床,转化的速度是比较快的。

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人,上药集团已经向该基金投入了25亿元。去年成立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由上实集团作为发起人,国泰君安、中国太保、张江集团等参与,将通过立足沪港、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面向全球,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原则,坚持市场运作和政策引导相结合、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源相结合、境内和境外运作相结合,重点投向符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创新投资平台。

上海科创板的推出对生物医药行业是巨大的利好,也让投资人更愿意在早期时就进行资本介入,从而形成企业和资本的合力,共同推动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

生物医药发展政策的瓶颈主要是政策法规落后于产业发展导致的。复星医药去年研发投入35亿元,今年会增加到55亿元,这将远远超过我们的利润,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

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经济体和美国相比还是相对落后。千亿美元市值的药企美国已经有很多,中国排名第一的恒瑞和它们仍有很大的差距。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复星医药宣布与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并获得其在研新冠疫苗在中国市场的授权许可。对此,目前这款疫苗在中国的临床已经获批,虽然中国现在的患者较少,但如果这款疫苗在海外获批上市,那么我们希望能够第一时间供应中国。目前渠道、物流等方面工作已经开始启动,并将于近期和海关进行接洽。

2017-2019年期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据CCID数据,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达到2.5万亿元。

2017-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区产值规模及增速情况

2017-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区产值规模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资料公开整理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80年代开始发展,在1993年取得了第一个突破,“十一五期间”我国逐步形成了长、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到“十三五”国家已将生物医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500亿元,共有9个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获批上市,是我国批准1类新药上市数量最多的一年。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近4000亿元。

2016-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2016-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资料来源:资料公开整理

本文采编:CY341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服务平台研究、产业集群研究、产业园区、主要企业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