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资本:从巴菲特收益率看基金投资

  在我们的上一篇文章《获取长期投资收益的几个必要步骤》中,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假设理想状态下,即使投资者有幸在最开始时,买入了过去十年间全市场涨幅最高的标的,他也未必能得到一个高额的投资回报。原因就是持有标的过程中的波动和回撤都是十分巨大的,甚至还有不少亏损的年份。这些波动因素对投资者获取长期收益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障碍,导致很多投资者买了牛股却拿不住,赚不到钱。所以选对股票仅仅是长期高额收益这个系统工程的第一步,后续还有需要艰苦的持续付出才能收获回报。

  在本文中,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波动对投资的影响。投资者直接投资股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诸多的时间精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等,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如果说不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至少也是一件缺乏比较优势的事情。那么直接购买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产品,通过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性来规避市场风险,克服人性的弱点,从而达到长期收益的目的,何尝不就是一个更可行的办法呢?

  假如投资了巴菲特……

  假设投资者非常幸运,早在1965年就投资了巴菲特的组合(伯克希尔哈撒韦),那么到51年后的2016年,投资者将获得高达7584倍的投资收益,年复合收益率为20.3%。100万美元的本金,经过51年,可以变成75.84亿美元,足以跻身全球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分年度来看,1965年至2016年与市场长达51年的漫长较量中,巴菲特只有11次跑输了标普500指数,获胜率是78.4%,特别是从1981年到1998年,连续18年公司业绩连续取得较高增长,且连续战胜指数,业绩表现非常稳定。从收益率的角度看,表现非常令人满意。

  但坚定持有巴菲特并不容易。

  单纯从收益率数字来看,有了如此优秀的投资收益率,投资者长期持有该组合看似是件非常容易、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就会发现,长期投资是一件知不易、行更难的事情。

  “滞胀时期”

  来看第一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美国经济经历了所谓的黄金时代。凯恩斯主义管理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使得政府采购不断增加,加之二战期间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需求的扩大与投资的增长相互促进,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景气周期。

  但进入7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进入了所谓的“滞胀危机”。一方面,美国二战之后利用自身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大量超发美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美元名义供应量大幅上升。但此时,大量持有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欧洲各国,出于对美国滥发美元导致其外汇储备缩水的担忧以及对美元霸权的不满,开始集体向美国施压,要求美国约束货币发行、减少财政赤字,并采取用美元向美国要求兑换黄金的实际行动,最终发生了挤兑黄金的现象。

  于是1973 年,美国政府放弃每盎司黄金 35 美元的固定比价,这一举措更加恶化了美元汇率的走低趋势,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出现了大幅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土崩瓦解。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导致全球范围内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大幅上升,从而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大萧条之后主导美国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被过分使用,长期的财政赤字导致整个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劳动生产率增长停滞,贸易顺差减少。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刚上台不久的尼克松政府实施了提高联邦基础利率并减少财政开支的政策,但此举非但没有遏制住通货膨胀,反而造成了1969年4月至1970年11月经济的严重衰退。

  尼克松转而降低利率,同时减税,希望可以提振经济,但通货膨胀却越发严重。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政府决定实行冻结工资及物价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同时开始削减税收以提振经济。到 1973 年,管制政策并未收到实效,经济出现过热,政府转而实行紧缩政策。1973 年 10 月 6 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导致中东石油危机,国际油价迅速飙升 4 倍之多,导致了 1973 年 11 月至1975 年 3 月的严重经济衰退和物价普遍上涨。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标普500指数在1973年和1974年分别下跌了14.8%和26.4%。反观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即使投资能力卓然出众,但在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之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在这两年也仅仅分别取得了4.7%和5.5%的正收益,为整个70年代的最低点。显然,对于普通投资者,要在如此动荡的经济环境之下,做到坚定持有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互联网泡沫

  再比如我们回到1999年。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这种可以以极低成本同时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连接起来的通讯方式,正在从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商业模式等几乎所有方面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个被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大潮,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人类改造和创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

  也正是因为其高效性和便利性,互联网创新也引起了风险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快速攀升的创业公司股价让风险投资蜂拥而至,他们选择批量投资互联网企业,并通过市场的自然选择淘汰落后企业,从剩下的企业中获取成千上万倍的投资收益,足以覆盖其他投资成本。而适逢美国1998至1999年的利率持续保持在4%左右,处于历史上的相对低位,低成本的资金源源不断地助推了投资额的增加。虽然被投资的企业中有相当部分处于亏损状态,甚至连盈利模式都还没有,完全依赖投资人的输血,但由于新颖的“。com”的加持,投资人仍然照单全买。

  资本市场上,代表美国新经济的纳斯达克指数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从1998年10月8日的1419点一路上涨至2000年3月10日的5048点,涨幅高达155.74%。而与科技股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菲特在1999年的投资收益率仅有0.5%,严重跑输指数21%的收益率。以至于1999年夏天,《时代》周刊公然在封面羞辱巴菲特:“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 虽然接下来的两年里,科技股的造梦神话土崩瓦解,大量财富灰飞烟灭,但1999年无疑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饱受质疑的一年。

  如果说在70年代“滞胀时期”持有仍然盈利的巴菲特还算是勉强可以做到的事情,那么在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在全市场的科技股都大幅上涨,持有这些科技股的基金也都赚的盆满钵满。相形之下,持有饱受质疑的巴菲特投资组合的投资者,又能有多少信心继续坚定持有下去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再来看。巴菲特投资生涯的第二次负收益就是出现在2008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这场风暴起源于次贷危机,缘于一些列事件的组合。2006年之前的5年里美国持续维持一个极低的利率水平,加上美国给予购房者极低的首付比例,导致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住宅购买人群普遍存在超前消费的现象。

  同时,因为金融衍生产品的高速发展,且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导致大量以次级贷款为底层资产的金融衍生工具大行其道,在经过评级结构的所谓安全评级之后,被当做安全资产销售到了全球,在为华尔街赚取了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虽然巴菲特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投资者都看到了其中潜在的风险,并早早发出警示,但人性的贪婪终于还是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会收敛。随着美国短期利率的不断提升,购房者的负担也在日渐增加,直至最终无力偿还贷款。当房贷支付违约率大规模上升时,危机开始在全球范围蔓延。全球主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相当一部分头寸直接被提取资产减值,导致巨大财务漏洞,众多金融巨擘轰然倒塌,并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以至于本次金融危机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史上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如巴菲特般对于次贷危机的发生先知先觉,也仍然难以摆脱个人收益率创下历史新低的情况发生。

  总结:

  通过分析巴菲特投资收益率及期间的几个重要历史片段,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即使最伟大的投资者,也不能保证每年都取得稳定的投资回报,更无法做到年年都战胜市场,常胜将军也会有吃败仗的时候。

  2。 伟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也是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原因在于,一个投资者只要参与市场,就一定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这是投资的本质决定的。任何想要通过技术层面来规避波动的尝试,都必然是以牺牲收益为代价的。

  3。 伟大的投资者之所以伟大,恰恰是因为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为外界因素所干扰,某些时候敢于站在人群的对立面。一些短期看似奇怪乃至愚蠢的行为,其实包含的是极大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只有加以时间的锤炼,才能看到真相。“只有潮水退出,才能看见谁在裸泳”。

  4。 投资业绩是市场合力的结果,既有主观的可控因素也有客观的不可控因素。伟大的投资者会将可控因素发挥到极致,将不可控的因素影响降到最低,但这一定是个长期的结果。

  因此,无论投资个股还是投资基金管理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者必须对投资对象的价值以及其创造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充分的认知。保持密切跟踪的同时,以长期的心态拥抱投资,才能最终收获满意的投资回报。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投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投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前景及趋势预测、基础建设领域投资机会、投资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