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黄车牵手120岁凤凰:双方共享单车生产制造规模将达500万辆 供应链背后的更多隐秘

  ofo与自行车企的战略合作一度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过去的合作主要侧重单车设计与研发、生产制造等,价值链其实不长。

  而第27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ofo小黄车与知名自行车品牌凤凰宣布,将在共享单车研发、制造、产能及供应链、品牌战略、海外布局等多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却让人看到了一个丰富的商业空间。它不但有利于激活、重塑一个传统的自行车产业链,更能丰富小黄车自身的商业模式,真正推动它走向平台化运营。

  双方共享单车生产制造规模将达500万辆;凤凰将成为ofo在华东地区的研发和制造基地,提供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共享单车;将使用南北工厂的布局,配备自动轮辋线、现代化整车装配线的现代化制造基地,联合上游零部件配套工厂,为ofo提供支持。此外,ofo将在凤凰生产的小黄车上添加“凤凰”标识,助力凤凰品牌年轻化,首批投放在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

  一边是两岁的ofo,一边是120岁的凤凰自行车。这一合作案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考虑到双方各自的商业诉求,合作可谓高度互补。首先,稳定甚至带有排他性的供应链合作是核心。

  此前,没有单一品牌车企曾为哪家平台定制如此庞大的数量,调动过如此深的生产资源,这里面一定有产业逻辑,它与小黄车强大的市场覆盖密切相关。

  其中尤其需要提及的是国际化布局。去年底ofo发布海外战略,宣布进入美、英、新加坡,成为第一家在海外开启运营的共享单车平台,截至目前,它的覆盖城市数量与单车投放数量仍在快速提升中。如此,为车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覆盖与出货空间。

  但合作案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却是ofo将在凤凰生产的小黄车上添加“凤凰”标识,助力凤凰品牌年轻化。若着眼未来,笔者认为这一合作细节隐含的战略价值、商业模式革新价值,会超越现有供应链层面的合作。

  从以往小黄车的尴尬来看,相比垂直一体、涉足单车制造的竞品摩拜单车,它虽然自称“开放平台模式”,但里面有明显缺憾。

  那么打上“凤凰”标志,就会有许多想象空间了吗?笔者认为是的。它意味着,小黄车平台,不但可以汇聚各类代工企业资源,更是可以扮演品牌企业营销的舞台。如此,它就具有强烈的广告平台、品牌营销平台属性了。如果合作品牌持续增加,小黄车平台上的SKU等于持续扩充。

  这就打破了过去两年谈论的那种平台思维。相比摩拜单车,小黄车将被真正灌注一种开放的互联网精神,从而能平衡供应链利益,让投资人看到它更为清晰的商业路径。

  初期,带有“凤凰”LOGO的小黄车,首批投放在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如果未来双方合作拓展到更多海内外市场,一定能驱动中国自行车企大规模出海,从而带动这一产业升级。

  当然,这种联盟式合作,不是单向赋能,小黄车也能获得诸多提升。

  一、凤凰是一家百年企业,它在自行车行业的设计、生产、产能、品牌层面有强大的实力,且正朝互联网转型。嫁接凤凰,有望提升小黄车的品质与骑行体验。且竞争对手已经牵手富士康,未来供应链、产品品质乃至生态层面的角逐,会更激烈。

  二、凤凰自行车已连续40年保持全国行业出口第一,海内外市场累计销量已超2亿辆。而且,它的海外渠道投放体系非常完善,消化了七八成产能。它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注册商标。这就意味着,小黄车投放,在品牌认知上,将毫无违和。一旦凤凰主力市场ICT基础设施成熟,小黄车的渗透会更强悍。

  不过在笔者看来,小黄车不太可能停留在简单的供应链、品牌营销合作层面。它与凤凰的合作案,似乎对外传递着更大的商业价值:一旦得以复制,它会从供应链、品牌营销过渡到开放平台模式下的单车电商服务,并隐含着大数据运营等更多隐秘。

  未来,小黄车会从连接人与车过渡到连接人与服务。而面向B端,小黄车则会从一个连接人与车的平台,过渡到一个融有交易服务的平台,甚至含有单车交易。

  一旦触达较深的O2O、品牌营销及电商概念,此刻主要靠微薄骑行费用获得收入的平台,将获得巨大的营收增益。

  另一方面,在一个仍以用户、流水为关键竞争指标的市场,小黄车的估值空间,将有望再度得以打开。

  当然,距离理想模式还有不短的时光。至少目前,小黄车与车企们的合作,还没有真正涉及更多大数据层面。

  传统自行车企业善于设计与制造,有完整的产业链,有的还有品牌、渠道优势。但就单车终端来说,它们缺乏一种商业模式:单车卖出去之后,就完成了任务。所谓服务,基本就剩维修。而互联网业的模式则是:单车出售之后,真正的服务才刚刚开始,共享单车会不断累积用户数据、骑行轨迹,当然也会产生持续的收益。

  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与路径。

  现在说ofo真正的商业模式,其实还太早。它才两岁,还处于高速成长中。但笔者越来越感觉,相比摩拜,它的开放平台想象空间越来越大。

  当然,想象空间越大,落地成为现实的压力也会越大。ofo未来一个周期的挑战,反而可能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明确自己的边界。在强化覆盖与单车品质服务的同时,需要强化技术布局,并与纵深的产业链血脉相连。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自行车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自行车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区域市场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重点企业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