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楼市长效机制非行政手段长期化

  4月24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邹琳华撰文称,限购、限售和限贷这些所谓的“短效机制”,才是历史选择的中国大城市楼市新长效机制。

  如果真能如此一劳永逸,楼市的问题似乎就不是问题了。

  自2016年9月底热点城市限购限贷,到2017年3月中旬的限贷限购,过去半年中楼市调控“没有最严,只有更严”,已有数十个城市陆续加码楼市调控政策。

  “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在特殊时期功不可没,在稳定楼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一次调控政策的出台、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围绕着陡然上涨的房价曲线。短期内,态度坚决的调控政策无疑扮演了楼市的降温剂,引导疯狂的楼市理性回归。

  不过,行政手段是短期“强心剂”,将此长期化无益于解决结构性问题。比如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发展之间的利益关系。一些地方政府既是土地市场的惟一供给者,又是房价的最终调控者;既是抑制房价泡沫的“刹车”,又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油门”。还有层层“加杠杆”的房地产投资,2016年底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达到人民币205万亿元,占GDP之比已达277%,这一高企的企业负债比例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房地产升值。

  在前期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的同时,国内房地产整体销售规模依然增速惊人:2017年2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8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幅高达109%;一季度21家房企共实现合约销售6215.73亿元,同比增长近70%。

  因此,调控措施并不能一直充当稳定市场的主力军。调控越多、政策越频繁,反倒容易为后期楼市稳定留下隐患。从2003年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的“18号文”,到随后出台的“国八条”、“国六条”、“国四条”、“国十条”、“新国八条”……过去十余年,中国房地产业由调控反复敲打塑造成型,充满张力又失真扭曲。

  保证楼市健康发展,政策既不能“偷懒”但也不能抢位越位,同时应理顺进退之道,短鞭长鞭彼此借力,合作共赢。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对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可能会带来泡沫要加以防范、调控,从需求侧、供给侧都要采取些措施。

  可见楼市调控既需要政府及时出手稳定市场,又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充当“无形的手”着眼供给需求两侧,按照市场化要求,对房地产市场提出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制度方法。

  简单的挤压“楼市泡沫”显然不是此轮调控的政策目标。这一次中国经济难得的改革“窗口”正与时间赛跑:一方面要牢牢抑制金融泡沫防止系统性风险爆发,同时还要通过降杠杆、调结构建立起金融监管和房地产行业的新型长效调控机制。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盐改政企分开 多省涉嫌抱团排外

众所期待的盐改在今年初终于启幕,但改革中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地方政企抱团排外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国家发改委曾表示,要在今年6月前出台盐业政企分开方案,但业界指出,此方案的出台与推行均将触及地方利益,能否真正落实将成为对盐改深度的考验之一。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