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水泥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

    “一带一路”的实施首先需要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必将走在前方。随着规划项目的不断展开,高铁、高速、园区、城镇化建设等都将对建材产品的市场有所拉动,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最具有建材市场空间深挖潜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利好作用下,区域水泥消费量预计将显著上升。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累计1759条(含部分已停产但未拆项目),设计熟料产能17.7亿吨,全国实现水泥产量24.8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近60%。国内水泥年消费约24.5亿吨,人均水泥年消费1.8吨,是海外国家人均水泥年消费量的6倍。

    实际上,中国水泥的高消费是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催生的产物,是未来市场空间的提前且集中的释放。以目前的经济形势看,短期内投资拉动仍然是三驾马车中的先锋,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对维持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为传统产业发展谋划的新出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正式出台。“一带一路”为中国带来的主要利好是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在投资拉动后劲不足、市场空间没有充足释放动力的背景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市场出口是很好的抓手,不但可促进国内西部、北部欠发达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释放,还可有效托举包括水泥在内的中国传统产业进入洲际市场,创造海外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对国内水泥消费的刺激作用。“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圈定18个省,据统计,18个省市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约8.1亿吨,人均熟料产能1.5吨,高于1.3吨/人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疆、内蒙、宁夏等地情况尤为严重,新疆人均熟料产能达3.5吨,是产能过剩重灾区,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定位预计将为该地区的水泥行业带来重大利好。

    “一带一路”的实施首先需要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必将走在前方。有资料显示,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共计114项,主要以“铁公机”项目为主,投资规模达到1.04万亿元人民币,带动水泥消费量在1亿吨左右。随着规划项目的不断展开,高铁、高速、园区、城镇化建设等都将对建材产品的市场有所拉动,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最具有建材市场空间深挖潜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利好作用下,区域水泥消费量预计将显著上升。

    “一带一路”对海外水泥消费的拉动作用。“一带一路”战略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覆盖60多个国家和44亿人口,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对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有着迫切的需求。根据《愿景与行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需要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合作开展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仅“一带一路”六大走廊建设中的高铁工程即可达8万公里以上。另据初步估计,仅亚太区域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即可达50万亿人民币,预计可带动水泥年均消费量4000万——5000万吨。

    “一带一路”沿线64国2013年水泥总消费量约8亿吨,人均水泥消费量(暂不考虑进出口)不超过170千克,假设按人均水泥年消费300千克的低水平计算(欧美发达国家峰值后人均年消费水平稳定在300——500千克左右,经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应高于该水平),以水泥总产能不超过10亿吨的当前水平,满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水泥产能缺口在1.7亿——2亿吨。这一利好可显著刺激我国水泥出口份额提升以及加快国内企业的海外建厂等。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既可以盘活国内过剩资本和产能,又可改善贫困国家因资金、资源和技术缺乏等造成的基建设施落后问题。从这个角度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是解决国内建材等产品过剩问题的创新性方案,同时是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多边共赢方案。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水泥行业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水泥行业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布局案例研究、发展环境洞察、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