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担心吗?如果有一天好公司都不来新三板了

   2017年过半,新三板市场尽管交投平淡,但丝毫不影响其中优秀企业的投资价值。对于这个拥有一万多家企业的庞大市场,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而当前最需要的是投资人的坚守和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东北证券中期策略有几个核心关键词,分别是信心耐心、谨慎乐观、剩者为王和先苦后甜。

  上半年市场表现不佳

  总体来说,新三板上半年市场表现不佳。具体表现在,三板成指较稳定,做市指数持续下行,且下行趋势没有缓解或降低的迹象。

  另外,新三板扩容速度在放缓,退市企业数量增多,股本与市值增速放缓,新三板企业端的扩容已经告一段落。

  如果从交易方式的分类来看,做市转让发展停滞,协议转让公司占比升至86.4%。原本做市企业跟协议企业之间存在的市值、规模、成长性方面的差异,都在慢慢的模糊和淡化。

  新三板企业2016年成绩不佳:营业总收入持续上升,归母净利润出现下降,但仍具成长潜力。成长性是投资者选择新三板市场和投资新三板公司的主要原因,增速下滑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比较大。

  我们判断增速下滑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流动性是“老大难”问题

  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成交量有限,平均换手率仅达5.27%,可流通股份占比提升。2017年定增市场无亮色,新三板企业大扩容,扩容同期融资数量却没有上升,对于现在的挂牌企业而言,定增难度有所提高。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股权质押有持续升温的趋势。股权质押是一个可替代的融资选择,但随着市场指数的下行,很多企业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平仓线,这也对股权质押的融资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行业分化持续加剧

  分化是另一个关键词,目前新三板的分化已经非常剧烈和严重了,未来企业端的存量调整将成为主题。

  从行业来看,新三板跟A股的差距依然存在,但这种差距有缩小的趋势。目前新三板一些行业的估值出现泡沫风险,在现行的市场流动性下,可能会出现新三板个别行业、个别公司估值中枢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另外,我们预计,未来退市摘牌的数量会继续增多,新三板在探索退市制度方面可能会走在主板或者A股的前列。

  定位初明确,强监管下创新难产

  市场上对于新三板定位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我们认为,新三板定位已经初步明确,新三板是明确的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新三板出现在政府报告和证券法二审稿中,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内的定位和内涵得到积极认可,因此新三板二次创业的方向应该是有所作为、完善制度,甚至突破创新。

  创新的前提是规范,在整个金融市场都在去杠杆、强监管的情况下,新三板也不能例外。无论是监管问询、出具警示函,还是从会计事务所受罚以及挂牌门槛等等各个方面,市场的参与者都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强监管的趋势,我们判断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延续,这也是为后续大家所期待的制度政策创新奠定基础。

  未来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平台引入可期。不过我们期待的与调整分层为主线的一揽子的流动性解决方案,短期之内不会成行,而且具体的方向,可能会与市场之前的预期不太一样。

  今年以来,全国股转公司的表态不是很多,我们节选了5月10日股转监事长的讲话。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层现有标准不具有统一性,这也是构成推动进一步区别政策对待的障碍之一。去年推出创新层一年以来,并没有相应的制度红利,若今年标准不变的话,暂时的突破创新可能也是比较困难的。

  A股的政策其实对新三板的影响很大,现在新三板又面临了新的竞争对手,就是港交所的创新板,创新板的发展方向跟新三板是重合的,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面。

  投资者还可以关注新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这个文件完善了具体的投资者准入标准,最重要的是引入了专业投资者的概念,这个概念将为新三板迈向长期的价值投资做好伏笔。

  呼吁流动性解决方案出炉

  对于制度建议,我们担心稳、监管、去杠杆等误伤到新三板,呼吁一揽子流动性解决方案尽快推出。

  在一个资本市场上,企业是资金需求方,企业端的扩容是需求的快速扩大,投资机构则是资金的供给方。但我们看到,资金供给方并没有伴随企业扩容而扩大,而且一些已经到期的资金,甚至有退出这个市场的趋势。

  因此在新的阶段,我们认为从交易制度比较通用的部分着手进行改善,以基金到期为契机推出大宗转让平台;对二级市场交易准入资金条件适时予以调整并引入更多的投资机构,以期活跃三板市场。

信心耐心剩者为王

  新三板定位已经初步明确,我们对新三板长远发展有信心。

  按照边际增量、帕累托改进的思路,新三板→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经济体系是最优改革路径。当前市场悲观氛围,来自政策创新预期落空:“稳中求进”中当前“稳”是主题,体现在强化监管;而对于新三板新兴市场,不进则退。

  而缺陷风险暴露、基金到期退出、三类股东方案不明等,将日益构成威胁新三板的挑战。

  我们预计新三板下半年行情前低后高。若不出现大的动荡,新三板市场三季度大概率延续二季度的行情,持续小幅下跌,温水煮青蛙。随着新的政策周期四季度开启,新三板二次创业周期有望真正开启。新三板参与者会经历先苦后甜的升华进程。市场重新洗牌,耐心、谨慎的剩者为王。

  对于现在比较流行的Pre—IPO策略,我们认为,无论是投资还是退出的周期都需要适当的前移。另外投资者还要加强对企业是否能够IPO这种类似投行审核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从行业而言,我们更看重战略新兴行业和消费类行业。战略新兴行业代表着未来,想象空间和成长潜力很大,但不确定性也很大。另一类与之相反的是大消费类,抗周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以下是精选问答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认为新三板可以作为预备板,不一定非要成为独立市场。因为高中生也有存在的价值,全部人都上大学潜力可能还没那么大?

  新三板的独立市场定位已经明确了,可以不用作更多的考虑。如果仅仅作为预备板的话,对新三板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最优的选择,可能连次优也算不上。

  我一直反对以幼儿园、小学、大学来比喻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个看大是立足于现状,立足于新三板市场和主板的现实差距,我认为这种比喻是不太恰当的。所谓的独立市场、多层次资本体系,应该是各个市场都有其特色、功能和优势。我们坐在一起讨论新三板的问题,是因为新三板的战略位置更高,对于未来的增量改革而言,它的试点或者是阵地功能更强,它的是有希望成长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的。

  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可以把新三板作为过渡,从现实的角度推动A股向注册制改革,这部分所谓的苗圃功能,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新三板的现状,仅仅将它看成预备板的话,那么新三板,甚至中国资本市场最好的一个发展机会可能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作为投资机构从业人员及个人投资者双重身份,我觉得三板的最大危机是未来的优质标的不会选择新三板。目前已挂牌的公司,为了防止三类股东,也在尽量避免交易。这个可能会导致负反馈出现,让市场流动性不断下降。

  未来的优质企业不登陆三板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无论企业是选择在新三板孵化、成长,然后转板到A股;还是在新三板独自绽放,新三板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一定要增强而不是减弱。

  三类股东问题是协调性问题,差别在于新三板和主板之间的政策协调,现在这个事情正在解决。因此三类股东问题并不是一个持续性的、永久的问题,随着规范的明确,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吴京加盟上市公司投资过亿 聚光绘影要来新三板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相信贡献了票房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这是哪部电影了,没错,就是最近红得火热的《战狼2》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这部献礼八一建军90周年的主旋律电影最近的票房成绩真是捷报频传,也让功夫明星吴京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