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牡蛎概述
牡蛎俗称海蛎子、蚝等,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牡蛎目,牡蛎科下的物种统称牡蛎。牡蛎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的种类很多,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牡蛎大约有20种,可供人食用的牡蛎品种通常都来自牡蛎属和巨牡蛎属。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
牡蛎主要价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牡蛎产业政策背景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水产种业,逐步形成了包括保、育、测、繁、推5个环节有机结合的水产种业体系,其中包括加快牡蛎产业在内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发展壮大水产龙头企业,着力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促进贝类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近期渔业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牡蛎(蚝)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三、牡蛎产业现状
1、养殖产量
随着养殖技术进步,我国成为全球牡蛎产量最大的国家。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牡蛎海水养殖产量为5819188吨,较上年同比增长7.27%。
2017-2021年中国牡蛎海水养殖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区域养殖产量
2021年中国牡蛎的养殖区域主要为福建,广东,山东以及广西。其中福建牡蛎养殖产量最多,高达2111993吨,占全国牡蛎养殖产量的36.3%。
2021年中国各地区牡蛎海水养殖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养殖面积
从养殖面积方面来看,2017-2021年,中国牡蛎养殖面积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牡蛎养殖面积为211615公顷,增速为28.3%。
2017-2021年中国牡蛎海水养殖面积及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区域养殖面积
2021年我国牡蛎海水养殖面积达211615公顷,其中山东、福建、广东牡蛎海水养殖面积排名全国前三,分别为94969公顷、37127公顷、29039公顷。
2021年中国各地区牡蛎海水养殖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5、加工产品结构
从加工产品结构来看,以冷冻加工品为主,占加工品总量的50%左右,其次为调味品,占20%左右。
中国牡蛎加工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牡蛎进出口贸易
1、进口数量
进口数量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2019年,我国活、鲜或冷的牡蛎进口数量逐年上涨,2020年下降较多,2021年进口数量约2749吨,2022年1-11月进口数量约1880吨。
2015-2022年中国活、鲜或冷的牡蛎进口数量
注:2022年为1-11月数据。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进口金额
进口金额方面,我国活、鲜或冷的牡蛎进口金额整体趋势与进口数量大致相同。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进口金额约3292万美元,2022年1-11月近2510万美元。
2015-2022年中国活、鲜或冷的牡蛎进口金额
注:2022年为1-11月数据。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出口数量
出口数量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2019年,我国活、鲜或冷的牡蛎出口数量较稳定,2020年出口数量迅速增长,约1621吨,2021、2022年出口储量有所下降。
2015-2022年中国活、鲜或冷的牡蛎出口数量
注:2022年为1-11月数据。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出口金额
出口金额方面,我国活、鲜或冷的牡蛎出口金额呈现上涨趋势。海关数据显示,近两年出口金额快速增长,2021年出口金额约586万美元,2022年1-11月为892万美元。
2015-2022年中国活、鲜或冷的牡蛎出口金额
注:2022年为1-11月数据。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牡蛎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水产养殖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迈进,推动牡蛎产后加工水平的提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国民消费水平提升,海鲜水产消费呈现出增长趋势,这对于牡蛎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利好。但在消费升级的同时,其实也表明了消费者需要更加多样化、品质有保障的海鲜水产,因而牡蛎主产地、牡蛎加工企业等也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创新升级步伐,打造更多优质产品。
华经产业研究院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牡蛎行业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加工、分析和展示,为客户传递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趋势进行专业的预判,为客户的经营决策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欲了解行业具体详情可以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牡蛎(蚝)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