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 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1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的明确要求。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领域的大力支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行业、全社会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多。发展绿色金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顺应发展趋势、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多项金融政策接连出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创造了条件。2016年,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初步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加强和完善了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2018年,人民银行牵头成立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建立了绿色金融标准的基本框架,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2021年,人民银行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明确了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识别和投资绿色项目提供了指引。

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超11万亿元;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年内绿色贷款增速超五成。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庞大,各地各层级之间情况不尽相同,发展绿色金融,需要从最高层次作出统一决策,再从各地实际出发予以灵活配合。这就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出台统一的行动纲领,对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方向等提出明确规定,各地方再据实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上下保持动态信息沟通,便于及时给出指导意见或反馈调整计划。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需要进行产品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产品众多,但绿色发展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个领域,对碳排放有明确且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适应绿色发展趋势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要满足相关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引导高能耗企业提高转型发展意愿。与政府部门配合,加快建立碳排放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将碳排放等相关信息纳入信用体系,助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展绿色金融,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懂绿色发展、有绿色发展意识。加快培养绿色金融专业人才,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有意识地加大对绿色发展有关行业人才的招揽,为未来储备发展人才。同时,对现有从业人员,持续加强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金融知识的培养,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发展绿色金融的意识,严格业务审核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把好绿色金融发展的审批关口。

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注意风险防范。随着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随之而来的是风险防范问题。作为金融行业的永恒主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同样重要。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对产品开发保持理性,让产品信息保持透明,避免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的风险隐蔽性上升、波及面变大,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化解潜在风险。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投资价值与风险防范分析、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发展战略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